南充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于2月16日—3月12日开展了全市宗教活动场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摸底调研。结合开展全市宗教活动场所疫情防控工作督导检查,调研组采取资料查阅、电话问答、实地走访等形式,深入9县(市、区)统战、民宗部门,5个全市性宗教团体,清泉寺、老君山道观、南充清真寺、大北街天主堂、顺庆区基督教福音堂等20余个重点宗教活动场所,调查了解了宗教活动场所应急管理方面的基本情况,详细询问在应急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成绩值得肯定。一是重视程度高。宗教活动场所应急管理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专(兼)职的工作人员,与民族宗教工作同安排、同协调、同落实、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二是体系较为完善。各级政府将宗教活动场所应急预案纳入管理体系,制定了消防、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地质灾害、社会安全稳定等方面工作的专项预案。各县(市、区)民宗部门制定有部门预案。三是机构设置较为健全。各级民宗工作部门、各地宗教团体、各宗教活动场所普遍成立了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了人员、责任、措施、保障等,每年定期开展应急安全演练。
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应急演练内容应予充实。目前宗教活动场所应急演练主要为消防安全和疏散逃生演练,较少开展食品安全、公共卫生防疫、社会稳定方面等应急演练。二是部门联动还需加强。涉宗教活动场所应急专项预案中,明确了各部门职能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工作措施等,但在各级政府组织开展各专项应急演练中,较少选定宗教活动场所为“主战场”开展演练,实战中各部门联动协调不够。三是物资储备还需保障。目前各宗教活动场所应急物资储备种类偏少、数量不足、调度不够,物资储备基础薄弱。
发展未来可期。一是综合性发展。在修订宗教活动场所和涉民族宗教因素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时应考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稳定等突发事件关联性增强、互相影响转化、导致次生衍生等情况的出现,从应急处置、抗灾减灾到预防准备、可持续方面转变发展。二是法治化发展。宗教活动场所应急管理将更加注重法治建设,加强法治保障。法治贯穿于应急预案的修订实施、权责职能的分配明晰、应急处置的科学规范、社会组织的参与协同、工作力量的夯实保障等全灾种、全过程、全方位。三是科学化发展。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为根本,以推进宗教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目标,以做好应急预防和准备为主线,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效率为核心,更加注重依靠科学技术夯实应急工作力量,依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