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 / 民族卫生 / 全省民族自治地区医疗卫生情况

全省民族自治地区医疗卫生情况

注:此表统计四川省民族自治地区1950年(建国初期)、1978年(改革开放)、2012年(十八大))和2023年4个重要年份卫生机构、人员、技术人员等数量。数据来源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解放初期(1950年),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峨边县、马边县、北川县)有医疗卫生机构34个,卫生床位601个,卫生机构人员255个,卫生技术人员216人。医疗卫服务主要以民族传统医药为主,基本没有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服务能力,群众看病难问题十分突出与尖锐。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省级有关部门和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四川民族卫生事业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特别是近十年来,通过实施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实施涉藏州县“六项民生工程”医疗卫生提升计划、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卫生健康改善工程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保险覆盖全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公立医院改革走向深入,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截至2023年12月,全省民族自治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数达8187个,是1950年的240.79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达70853人、55196人(是1950年的277.85倍和255.53倍),实现卫生人才队伍量质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