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经开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实践路径、深化融合赋能,推动民族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形成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
强基固本,健全工作机制。经开区党工委坚持把民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构建起“区—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责任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于组织建设、意识形态和日常管理之中,形成党政主导、多方协同、群众参与的良好格局,为民族团结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创新实践,打造特色模式。积极推行“三微工作法”,以“微阵地”凝聚人心,整合巴中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基地、“同心广场”等线下平台及线上渠道,拓宽民族交流空间;以“微队伍”强化服务,组建多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公益行动30余场;以“微活动”促进交融,利用宣传月等重要节点,组织文艺演出、政策宣讲10余场,发放资料1.2万份,有效增强互动与认同。
融合赋能,彰显工作实效。紧扣“现代工业兴区、先进制造业强区”目标,推动各民族在就业、教育、乡村振兴中深度融合,支持企业提供多类型岗位,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同时依托红色资源,成立“红色连”,开展重走红军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月等主题活动,弘扬红色文化,深化“五个认同”,持续打造“千年米仓道、巴山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助力各族群众共融共享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