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个人中心

  • 首页
  • 单位概况
  • 动态资讯
  • 民族工作
  • 宗教工作
  • 政务服务
  • 政府信息公开
  • 互动交流
  • 数据发布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发展
四川民族村寨项目资金赋能啊喇彝族乡竹荪产业“钱”景广阔
2025-07-21   来源:经济发展处

 2025年,攀枝花市仁和区啊喇彝族乡成功争取到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重点项目——四川民族村寨项目,获300万元民族专项资金补助。该乡借此东风,大力培育竹荪产业,走出一条科技赋能、利益联结、循环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为农民增收致富注入强大动力。

 科技赋能,推进标准化种植。在四川民族项目资金支持下,啊喇彝族乡引入外聘技术团队,积极开展林下竹荪种植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培训20余场,覆盖农户800余人次。技术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从菌种培育、菌包制作到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推动25亩示范基地实现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实现年产鲜菇3万斤,产值100万元,户均单产提升30%,亩均收益达4万元,成为农户学习先进种植技术的“样板田”,有力带动全乡竹荪种植向科学化、标准化迈进。

 村集体引领,促进农户增收就业。啊喇彝族乡充分发挥村集体示范引领作用,以村集体流转12亩土地种植竹荪,形成“村集体+农户+技术团队”利益共同体。村集体负责协调土地流转、对接市场销售,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务工等形式加入,技术团队提供专业技术保障,实现多方共赢。今年以来,已带动13户村民自主种植竹荪25亩,村民不仅获得土地流转收入,还能通过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全乡村民务工收入达120万元,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与“土地流转+分红”双收益,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延伸产业链,推动绿色循环发展。项目资金助力啊喇彝族乡打造绿色低碳竹荪产业链,发展“秸秆回收—菌包生产—废料还田”循环经济。建成秸秆回收利用菌包加工厂,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菌包,变废为宝。今年以来,已消耗秸秆2000吨,年产菌包100万个,产值400万元。菌包使用后的菌渣富含养分,还田改良土壤300亩,既降低了环境污染,又提高了土壤肥力,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推动竹荪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电话:028-62012004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搜索


单位概况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民生信息
  • 招考录用
  • 建议提案

动态资讯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动态要闻
  • 公示公告

民族工作

  • 民族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宗教工作

  • 宗教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 政务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互动交流

  • 领导信箱
  • 访谈实录
  • 网上调查
  • 意见征集
  •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四川民族村寨项目资金赋能啊喇彝族乡竹荪产业“钱”景广阔

2025-07-21 17:13来源:经济发展处

 2025年,攀枝花市仁和区啊喇彝族乡成功争取到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重点项目——四川民族村寨项目,获300万元民族专项资金补助。该乡借此东风,大力培育竹荪产业,走出一条科技赋能、利益联结、循环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为农民增收致富注入强大动力。

 科技赋能,推进标准化种植。在四川民族项目资金支持下,啊喇彝族乡引入外聘技术团队,积极开展林下竹荪种植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培训20余场,覆盖农户800余人次。技术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从菌种培育、菌包制作到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推动25亩示范基地实现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实现年产鲜菇3万斤,产值100万元,户均单产提升30%,亩均收益达4万元,成为农户学习先进种植技术的“样板田”,有力带动全乡竹荪种植向科学化、标准化迈进。

 村集体引领,促进农户增收就业。啊喇彝族乡充分发挥村集体示范引领作用,以村集体流转12亩土地种植竹荪,形成“村集体+农户+技术团队”利益共同体。村集体负责协调土地流转、对接市场销售,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务工等形式加入,技术团队提供专业技术保障,实现多方共赢。今年以来,已带动13户村民自主种植竹荪25亩,村民不仅获得土地流转收入,还能通过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全乡村民务工收入达120万元,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与“土地流转+分红”双收益,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延伸产业链,推动绿色循环发展。项目资金助力啊喇彝族乡打造绿色低碳竹荪产业链,发展“秸秆回收—菌包生产—废料还田”循环经济。建成秸秆回收利用菌包加工厂,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菌包,变废为宝。今年以来,已消耗秸秆2000吨,年产菌包100万个,产值400万元。菌包使用后的菌渣富含养分,还田改良土壤300亩,既降低了环境污染,又提高了土壤肥力,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推动竹荪产业可持续发展。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
电话:028-62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