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每年组织各族青少年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血脉”“牢记回信嘱托 争当少年先锋”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学活动40余场,激励各族青少年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组织各民族中小学生开展“探索农耕文明·体验多彩非遗”、高校学生参加“市少数民族歌手大赛”等文体活动,各族青少年感情进一步亲近。
二是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以城市民族工作为抓手,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建服务中心、融媒体中心等平台资源,建成互嵌式发展社区26个,依托互嵌社区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联动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发展,建成“少数民族群众之家”43个,为各族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各族群众更加互嵌融居。
三是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充分发挥全市旅游资源优势,特别是民族地区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今年“五一”假期,在继续实施免费品酒等三免政策基础上,推出“夜游三江”等三重礼,发放惠民消费券2000余万元,推出精品文旅线路110余条,兴文石海、蜀南竹海等55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各族游客150.4万人次、同比增长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