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县立足区域特色与发展实际,以草场镇晃桥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项目为突破口,深入探索高山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新型发展路径,成功实践了“文化传承+产业升级+共同富裕”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推动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增收与精神文化双提升。
一是精准投入与模式创新双轮驱动,激活融合发展新动能。争取民族资金300万元,整合各类资金1388万元,在晃桥村建设300平方米民族手工艺共富示范工坊、1200平方米共富小院,同步完善集镇排污系统、乡村旅游步道、民族风情园改造及主题墙绘等配套基础设施。创新打造“现代工坊+民族手工业工匠”发展模式,将民族手工艺与现代产业培育有机结合,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的可持续内生动力。
二是系统培育与业态联动同步发力,构建持续发展新格局。推行“提思路、先带头、齐参与、共出力”模式,成立“共富工坊”,培育非遗传承人及“坊长”“红色管家”“共富顾问”等本土关键人才6名;精心打造“晃桥手作”区域公用品牌,拓展“线下体验+线上销售”一体化营销渠道,依托草场镇“百里果香·四季康养”全域旅游规划,联动高端民宿、根雕微博馆等业态,推出“工坊参观+手作体验+产品选购”沉浸式旅游项目;常态化举办丰收节、枇杷节、民族手工艺展销会等主题活动,实现“农旅+工坊”双向引流。
三是多元成效与示范价值集中显现,树立共同富裕新标杆。“共富工坊”的探索与实践,有效促进经济、文化、社会效益的协同提升。晃桥村集体收入超10万元,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农旅综合收入达300万元;“非遗+文创”产品体系初步形成,将民族文化的“软实力”有效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硬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