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个人中心

  • 首页
  • 单位概况
  • 动态资讯
  • 民族工作
  • 宗教工作
  • 政务服务
  • 政府信息公开
  • 互动交流
  • 数据发布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发展
石棉县探索实施“1534”新路径 走出移风易俗新模式
2022-07-13   来源:雅安市民宗局

 自移风易俗工作启动以来,石棉县以整治高额彩礼为突破,积极探索实施“1534”新路径,即“制定1个公约、抓住5个少数、建立3套机制、用好4个阵地”,走出移风易俗石棉模式。

 (1)教育引导村民制定村民公约。把抵制高额彩礼铺张浪费作为重点,组织动员群众立足本地实际、深入开展乡、村、组、网格四级覆盖移风易俗意见征求86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1100余条,以群众建议为基础,邀请德古、乡贤、路吉达克、家族头人,召开专题会30余次,制定符合实际的《抵制高额彩礼铺张浪费村规民约》,把办事范围、彩礼金额、随礼标准等内容修订进村民公约,对婚嫁彩礼、礼金、宴席等制定“高限”具体量化标准,实现红白喜事习俗制度化和规范化。

 (2)抓住关键少数带动移风易俗。党员干部积极发挥模范示范作用,严格执行《石棉县党员及监察对象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分级报备办法(试行)》,全面落实操办婚丧嫁娶事前报备、事后报告制度,公开承诺,做到率先垂范。两代表一委员发挥社会影响力,带头节俭操办婚丧事宜,带头遵守红白事办理要求,做好移风易俗宣传。乡贤、路吉达克、德古(家支)头人等运用家族号召力,统一家支成员思想,鼓励引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带动移风易俗落地落实。毕摩、萨巴、农村“媒人”、红白喜事“总管”等做好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带头,用民间舆论、群众评价带动良好氛围。组织青年群体召开座谈会、学习培训会,常态化开展青年群体思想引导,打好移风易俗“预防针”,积极为适龄青年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加强青年婚恋爱引导和教育。

 (3)严格管理监督促进公约落实。建立“谁管理、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责任追究机制。党委(支部)牵头成立“红白理事会”61个,明确工作任务,严格抓好监督落实。建立红白喜事“前、中、后”监督机制,由红白理事会成员和辖区网格员共同现场监督,做好事前介入,对苗头性问题及时引导制止,坚决杜绝未批先办和违反公约现象;事中介入监督,严格按照《村民公约》相关规定,对农村自办宴席报备、食品安全责任落实、疫情防控落实、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违反公约行为开展全面监督;事后总结反馈,向村(社区)乡镇(街道)报告监督情况。建立监督举报机制,以各乡镇(街道)为主体,在本辖区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及时核实处理投诉、举报情况,鼓励群众有奖监督举报违反村民公约行为,严格落实红黑榜制度。

 (4)强化引导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利用LED显示屏、宣传车、村村响、文化宣传栏、“两微一端”平台,加大对整治高额彩礼的宣传力度,截至目前,张贴移风易俗宣传漫画510余份、播放宣传标语6690余条次、发放倡议书61000余份、刊播系列主题宣传新闻70余条、播放相关电影20余场次。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场所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活动,重点宣传《村民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相关知识和正反典型案例,推进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利用公益电影放映厅,组织群众观看移风易俗题材电影《同喜》,潜移默化改变群众观念;播放《当爱成为金钱的奴隶》《五十万》等宣传片,启发群众达到感情共鸣。利用道德讲堂、“移风易俗微课堂”等移动阵地,由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五好家庭、移风易俗带头人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宣传高额彩礼带来的危害。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电话:028-62012004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搜索


单位概况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民生信息
  • 招考录用
  • 建议提案

动态资讯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动态要闻
  • 公示公告

民族工作

  • 民族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宗教工作

  • 宗教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 政务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互动交流

  • 领导信箱
  • 访谈实录
  • 网上调查
  • 意见征集
  •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石棉县探索实施“1534”新路径 走出移风易俗新模式

2022-07-13 06:28来源:雅安市民宗局

 自移风易俗工作启动以来,石棉县以整治高额彩礼为突破,积极探索实施“1534”新路径,即“制定1个公约、抓住5个少数、建立3套机制、用好4个阵地”,走出移风易俗石棉模式。

 (1)教育引导村民制定村民公约。把抵制高额彩礼铺张浪费作为重点,组织动员群众立足本地实际、深入开展乡、村、组、网格四级覆盖移风易俗意见征求86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1100余条,以群众建议为基础,邀请德古、乡贤、路吉达克、家族头人,召开专题会30余次,制定符合实际的《抵制高额彩礼铺张浪费村规民约》,把办事范围、彩礼金额、随礼标准等内容修订进村民公约,对婚嫁彩礼、礼金、宴席等制定“高限”具体量化标准,实现红白喜事习俗制度化和规范化。

 (2)抓住关键少数带动移风易俗。党员干部积极发挥模范示范作用,严格执行《石棉县党员及监察对象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分级报备办法(试行)》,全面落实操办婚丧嫁娶事前报备、事后报告制度,公开承诺,做到率先垂范。两代表一委员发挥社会影响力,带头节俭操办婚丧事宜,带头遵守红白事办理要求,做好移风易俗宣传。乡贤、路吉达克、德古(家支)头人等运用家族号召力,统一家支成员思想,鼓励引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带动移风易俗落地落实。毕摩、萨巴、农村“媒人”、红白喜事“总管”等做好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带头,用民间舆论、群众评价带动良好氛围。组织青年群体召开座谈会、学习培训会,常态化开展青年群体思想引导,打好移风易俗“预防针”,积极为适龄青年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加强青年婚恋爱引导和教育。

 (3)严格管理监督促进公约落实。建立“谁管理、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责任追究机制。党委(支部)牵头成立“红白理事会”61个,明确工作任务,严格抓好监督落实。建立红白喜事“前、中、后”监督机制,由红白理事会成员和辖区网格员共同现场监督,做好事前介入,对苗头性问题及时引导制止,坚决杜绝未批先办和违反公约现象;事中介入监督,严格按照《村民公约》相关规定,对农村自办宴席报备、食品安全责任落实、疫情防控落实、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违反公约行为开展全面监督;事后总结反馈,向村(社区)乡镇(街道)报告监督情况。建立监督举报机制,以各乡镇(街道)为主体,在本辖区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及时核实处理投诉、举报情况,鼓励群众有奖监督举报违反村民公约行为,严格落实红黑榜制度。

 (4)强化引导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利用LED显示屏、宣传车、村村响、文化宣传栏、“两微一端”平台,加大对整治高额彩礼的宣传力度,截至目前,张贴移风易俗宣传漫画510余份、播放宣传标语6690余条次、发放倡议书61000余份、刊播系列主题宣传新闻70余条、播放相关电影20余场次。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场所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活动,重点宣传《村民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相关知识和正反典型案例,推进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利用公益电影放映厅,组织群众观看移风易俗题材电影《同喜》,潜移默化改变群众观念;播放《当爱成为金钱的奴隶》《五十万》等宣传片,启发群众达到感情共鸣。利用道德讲堂、“移风易俗微课堂”等移动阵地,由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五好家庭、移风易俗带头人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宣传高额彩礼带来的危害。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
电话:028-62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