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个人中心

  • 首页
  • 单位概况
  • 动态资讯
  • 民族工作
  • 宗教工作
  • 政务服务
  • 政府信息公开
  • 互动交流
  • 数据发布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发展
“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成效明显 彝家孩子的世界变大了
2021-03-26   来源:四川日报

 2019年3月,凉山州普格县特补乡乃乌村幼教点辅导员与孩子们一起做手指游戏。 (受访者提供 资料图片)

 【集体名片】

 “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项目组2018年5月,国扶办、教育部在凉山州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开展众筹募集社会资金,聘请专业机构北京华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三好互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技术保障单位,在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组织下,共同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下称“学前学普”)行动。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近段时间,凉山州昭觉县洒拉地坡乡姐把哪打村,6岁的吉能小飞总喜欢唱新学的普通话儿歌,而两年多前他只会讲彝语。

 2018年5月,凉山州启动实施“学前学普”行动试点工作,让不少学生从听不懂普通话到能听懂、会说普通话。截至去年11月,该行动已惠及大小凉山学前儿童42.98万人。

 突破师资限制,打造本土人才队伍

 2018年,吉木说铁成为喜德县巴久乡烈火、洛巴、洼我村联合幼教点的一名辅导员。他说那时的村幼教点没有园舍,借用了村小学的一间小平房,只有十几平方米,几十个孩子挤在一起,电子设备更是想都不敢想。

 那一年,“一村一幼”计划已在凉山实施3年多,全州拥有3117个幼教点。凉山州教育体育局“学前学普”工作组办公室主任黄静表示,这虽成为“学前学普”行动开展的基础,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如村幼儿园大多为村委会活动室、闲置村小或者小学空余教室等,基础设施非常简陋。

 “学前学普”行动实施后,凉山州、县市加大财政投入,做好幼儿园、幼教点通电、通水、通网络工作。截至目前,所有幼儿园、幼教点已配齐电视机、播放器、饮水设施等设备,正逐步配置电脑等教学设备。

 “像我这样教育专业出身的村幼教点辅导员在当时是极少数。”吉木说铁表示,大多辅导员为“半路出家”,普通话、保教水平等参差不齐。为提升师资力量,“学前学普”行动项目组在上述两家技术保障单位和教育厅组织的省内部分高校支持下,在各县市按照分类培训、分级实施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不仅有跟岗学习,还能随时远程参加培训,大家能力都得到了质的提升。”吉木说铁说。

 据了解,“学前学普”行动采取集中与分散、远程与实地指导等方式,利用教学示范点对周边幼教点开展辐射拓展培训。3年来累计培训辅导员、幼儿教师8万余人次,打造了一支本土人才队伍。

 “学普”带来“入园热”,孩子们更加自信开朗

 “学前学普”行动实施后,凉山各地景点出现一有趣现象:“学普娃”当起向导,用普通话向外来游客介绍当地特色。

 改变体现在方方面面。吉木说铁刚到村幼教点时,孩子们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讲。通过把语言教学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孩子们渐渐能从说一个个的词到完整的一句话,现在还能背唐诗、唱儿歌,更加自信开朗。黄静表示,此前,大部分凉山州的学前儿童由于听不懂普通话,很难顺利衔接规范的义务教育,“学前学普”行动极大减少了因为语言跟不上导致的厌学辍学现象,为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家长的心态也在改变。“以前是劝着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现在他们都是主动送孩子入园。”黄静表示,学习普通话给孩子带去的改变不仅是语言本身,还有生活习惯、性格塑造等。

 2019年底,中国传媒大学受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委托,对试点阶段的“学前学普”儿童进入小学后语言发展水平进行了抽样测评,合格率为99.03%。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电话:028-62012004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搜索


单位概况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民生信息
  • 招考录用
  • 建议提案

动态资讯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动态要闻
  • 公示公告

民族工作

  • 民族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宗教工作

  • 宗教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 政务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互动交流

  • 领导信箱
  • 访谈实录
  • 网上调查
  • 意见征集
  •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成效明显 彝家孩子的世界变大了

2021-03-26 09:47来源:四川日报

 2019年3月,凉山州普格县特补乡乃乌村幼教点辅导员与孩子们一起做手指游戏。 (受访者提供 资料图片)

 【集体名片】

 “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项目组2018年5月,国扶办、教育部在凉山州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开展众筹募集社会资金,聘请专业机构北京华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三好互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技术保障单位,在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组织下,共同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下称“学前学普”)行动。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近段时间,凉山州昭觉县洒拉地坡乡姐把哪打村,6岁的吉能小飞总喜欢唱新学的普通话儿歌,而两年多前他只会讲彝语。

 2018年5月,凉山州启动实施“学前学普”行动试点工作,让不少学生从听不懂普通话到能听懂、会说普通话。截至去年11月,该行动已惠及大小凉山学前儿童42.98万人。

 突破师资限制,打造本土人才队伍

 2018年,吉木说铁成为喜德县巴久乡烈火、洛巴、洼我村联合幼教点的一名辅导员。他说那时的村幼教点没有园舍,借用了村小学的一间小平房,只有十几平方米,几十个孩子挤在一起,电子设备更是想都不敢想。

 那一年,“一村一幼”计划已在凉山实施3年多,全州拥有3117个幼教点。凉山州教育体育局“学前学普”工作组办公室主任黄静表示,这虽成为“学前学普”行动开展的基础,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如村幼儿园大多为村委会活动室、闲置村小或者小学空余教室等,基础设施非常简陋。

 “学前学普”行动实施后,凉山州、县市加大财政投入,做好幼儿园、幼教点通电、通水、通网络工作。截至目前,所有幼儿园、幼教点已配齐电视机、播放器、饮水设施等设备,正逐步配置电脑等教学设备。

 “像我这样教育专业出身的村幼教点辅导员在当时是极少数。”吉木说铁表示,大多辅导员为“半路出家”,普通话、保教水平等参差不齐。为提升师资力量,“学前学普”行动项目组在上述两家技术保障单位和教育厅组织的省内部分高校支持下,在各县市按照分类培训、分级实施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不仅有跟岗学习,还能随时远程参加培训,大家能力都得到了质的提升。”吉木说铁说。

 据了解,“学前学普”行动采取集中与分散、远程与实地指导等方式,利用教学示范点对周边幼教点开展辐射拓展培训。3年来累计培训辅导员、幼儿教师8万余人次,打造了一支本土人才队伍。

 “学普”带来“入园热”,孩子们更加自信开朗

 “学前学普”行动实施后,凉山各地景点出现一有趣现象:“学普娃”当起向导,用普通话向外来游客介绍当地特色。

 改变体现在方方面面。吉木说铁刚到村幼教点时,孩子们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讲。通过把语言教学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孩子们渐渐能从说一个个的词到完整的一句话,现在还能背唐诗、唱儿歌,更加自信开朗。黄静表示,此前,大部分凉山州的学前儿童由于听不懂普通话,很难顺利衔接规范的义务教育,“学前学普”行动极大减少了因为语言跟不上导致的厌学辍学现象,为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家长的心态也在改变。“以前是劝着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现在他们都是主动送孩子入园。”黄静表示,学习普通话给孩子带去的改变不仅是语言本身,还有生活习惯、性格塑造等。

 2019年底,中国传媒大学受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委托,对试点阶段的“学前学普”儿童进入小学后语言发展水平进行了抽样测评,合格率为99.03%。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
电话:028-62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