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 / 基本情况 / 全省民族地区基本情况

全省民族地区基本情况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省份,56个民族在川都有居住,有汉、彝、藏、羌、苗、回、蒙古、傈僳、满、纳西、土家、白、布依、傣、壮等15个世居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全省民族地区幅员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7.7%,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北川羌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米易、盐边、仁和、平武、石棉、宝兴、汉源、荥经、金口河、兴文、宣汉、古蔺、叙永、珙县、筠连、屏山等16个享受少数民族民族待遇的县(区)及83个民族乡。

少数民族待遇县(区)16个,分布在攀枝花3个,泸州2个,绵阳1个,乐山1个,宜宾4个,达州1个,雅安4个。

2024年,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扎实做好发展、稳定、生态、民生等重点工作,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24年,民族自治地方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13.4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5.9%,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28亿元,增长2.6%,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81.3亿元,增长5.6%,与全省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1904.1亿元,增长7.4%、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民族自治地方51个县(市)中,28个县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雅江、石渠、九龙、甘洛分别增长9.6%、8.8%、8.5%、8.1%。

二是政策实施成效明显。民族自治地方是四川托底性帮扶工作的主战场之一,随着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纵深推进,以及“两重”建设接续发力,有力地激发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增长动能,2024年,民族自治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30个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乡城、道孚、理县分别增长97.8%、97.2%、93.6%。“两新”政策推动民族自治地方消费活力明显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15.1亿元,增长6.3%,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民族自治地方51个县(市)中48个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省,其中昭觉、雷波分别增长9.6%、9.1%。

三是产业基础持续夯实。产业是发展之基,四川以产业升级为抓手助推民族自治地方全面振兴,2024年,民族自治地方三次产业结构为18.6:32.7:48.7,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5、1.6个百分点,呈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农业经济稳步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高原畜牧业、特色果蔬等产业集群,阿坝州加快建设高原绿色畜牧产品基地、甘孜州初步形成“粮经饲统筹、农牧并重、种养一体”产业发展格局、凉山州建成生态林业基地2300万亩,全年民族自治地方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6%,有34个县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民族自治地方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总体规模迅速壮大,初步形成了水电、矿产两大产业强力支撑,中藏药、农牧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工业增加值达1132.4亿元,工业化率28.9%、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旅游带动作用凸显,民族自治地方率先在全国提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阿坝、甘孜先后纳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业从城镇到乡村、从景点到景区全面发力,民族自治地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4%、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有37个县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是基础建设稳步推进。仁沐新高速、乐汉高速、汶马高速等多条通往民族自治地方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乐西高速、沿江高速部分路段通车,结束大凉山腹地不通高速的历史;川青铁路青白江至镇江关段开通运行,结束四川涉藏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九黄机场、红原机场航线拓展稳步推进,民用机场通航数量达到6个,民族自治地方“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网络不断织密,全年民族自治地方有27个县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茂县、美姑、布拖等6个县成倍增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大力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四川云教”“七中网校”等新型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民族自治地方51个县(市)全覆盖。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四川着力实施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医疗设施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民族自治地方16个中心镇成功命名省级百强中心镇,545个村寨列入四川省传统村落名录。

五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民族自治地方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24年,民族自治地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5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71元,增长4.8%,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19:1,较上年同期下降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