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机制融入强引领。会同文旅、教育、宣传21个部门出台《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行动方案》,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创建专题会5次,商定4个阵地打造、21项具体创建内容,明确资源联享、区域联动、文化联心、服务联合的“四联”创建机制。
二是服务融入强保障。打造3个综合性“社区服务驿站”,设立“竹音调解室”“就业培训室”“政务办理窗”“石榴籽调解室”4个特色服务区域,2024年服务各族群众1700余人次。设立就业培训中心,开展创业讲座、论坛、沙龙、“同心大讲堂”等活动,帮助300余名群众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三是资源融入促发展。依托大竹特色资源创新“6+1”民族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企业秘书”结对帮扶制度,支持各族群众发展“糯稻、竹产业、苎麻、肉丁面”等本地特色产业,带动各族群众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建立城市民族工作数据库,提供子女入学、劳动维权、法律援助“一站式”服务。
四是文化融入润人心。打造“竹廉”文化长廊、档案陈列馆、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文化广场,净土寺、清真寺、天主教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角。深入开展“同运动·一家亲”“感党恩·庆国庆”“民族大联欢·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活动,促进“四个与共”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