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个人中心

  • 首页
  • 单位概况
  • 动态资讯
  • 民族工作
  • 宗教工作
  • 政务服务
  • 政府信息公开
  • 互动交流
  • 数据发布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攀枝花市米易县以“四抓”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上新台阶
2023-10-18   来源:攀枝花市民宗委

攀枝花市米易县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推进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工作,理清思路,创新举措,与时俱进,通过“四抓”不断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迈上新台阶。

(1)抓协调统筹,强化持续开展巩固提升民创工作。压实责任,健全机制。全面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两个纳入”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五个纳入”,形成党委领导、多方推进、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创新载体,丰富活动形式。以举办民创示范单位创建竞技拉练、“中华民族一家亲”歌舞展演、民族文化交流3大活动为亮点载体,以“八个一”创建标准、“十同十比”“四个一”活动为具体举措,常态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十二进”工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巩固提升。今年将进一步加强示范引领工作,巩固提升打造示范点9个、新增示范点3个以上;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个以上,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0个以上;力争成功创建省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以上,积极谋划召开县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表彰大会相关工作,全面营造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向同行的浓厚氛围。

(2)抓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之路。以围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统领,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深度开展重点项目融合谋划,进一步优化民族地区项目库建设,组织4个以上的精品项目参加特色村寨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评审。主动与高质量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相结合,用好用活上级民族资金,精心实施草场镇仙山村和普威镇西番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云上农庄、丙谷镇头碾村民族特色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等重点民族资金项目。争取县级统筹,撬动衔接资金、移民后扶等涉农资金16.43亿元,实施民族地区重点项目26个,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210户、人工湿地5个、污水处理站3座、5G基站100个以上,新建美丽新村示范点1个。配合相关部门,有序推进米易傈僳梯田4A景区、金杯半山.米易太阳谷、马鹿寨.云上牧场等民族地区重点文旅项目。继续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加大产业培育,形成以晚熟芒果、高山林果、现代烤烟、畜禽养殖、生态旅游等为主导的民族地区产业体系,力争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让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显著增强。

(3)抓思想引导,强化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开展米易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工作,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纳入党校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师生意识教育,突出抓好对教师的教育培训,立足课堂和校园文化两个主阵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艺体课程,常态化开展非遗进课堂、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构建特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多维一体的育人平台。抓牢文化传承,大力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传习活动,对3名省级非遗传承人进行重点培养,传承发展米易山歌、龙狮舞、广场舞等民间表演艺术,统筹10个文艺协会不断发扬和挖掘米易民间文学艺术,创作一批少数民族文艺精品;积极开展以创作世居民族为代表的卡通动漫形象、民创主题歌曲、短视频等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行动。计划举办县乡村各级火把节、约德节等民俗节庆活动200余场次,覆盖群众10余万人(次),拉近各民族间情感距离,增强文化认同,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4)抓基层治理,强化民族事务管理服务能力提升。强化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持续完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各项工作的领导机制,确保村级党组织运行有序、领导有力。建强基层阵地,全面推进村(社区)活动阵地升级改造,全覆盖建立村(社区)网上服务中心,实现群众便民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提升基层阵地建设规范化、便民化水平。强化综合治理,搭建村级议事协商平台,大力推广第三方调解经验,推进乡镇、村、村民小组“三三”调解模式,实现乡村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维持在95%以上;推行“一事一公约”模式,大力推广“三治融合”“阳光用水”“红白喜事九大碗”“农村环境整治‘一元钱’众筹”等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扎实开展治理民族地区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常态化推行环境卫生“七个好”、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推动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在米易蔚然成风。推进网格化治理,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将政法、信访、应急管理等部门职责整合纳入网格化服务体系,建立部门会商联动机制,精准高效地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就业、居住、子女入学等服务。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电话:028-62012004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搜索


单位概况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民生信息
  • 招考录用
  • 建议提案

动态资讯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动态要闻
  • 公示公告

民族工作

  • 民族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宗教工作

  • 宗教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 政务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攀枝花市米易县以“四抓”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上新台阶

2023-10-18 05:19来源:攀枝花市民宗委

攀枝花市米易县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推进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工作,理清思路,创新举措,与时俱进,通过“四抓”不断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迈上新台阶。

(1)抓协调统筹,强化持续开展巩固提升民创工作。压实责任,健全机制。全面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两个纳入”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五个纳入”,形成党委领导、多方推进、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创新载体,丰富活动形式。以举办民创示范单位创建竞技拉练、“中华民族一家亲”歌舞展演、民族文化交流3大活动为亮点载体,以“八个一”创建标准、“十同十比”“四个一”活动为具体举措,常态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十二进”工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巩固提升。今年将进一步加强示范引领工作,巩固提升打造示范点9个、新增示范点3个以上;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个以上,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0个以上;力争成功创建省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以上,积极谋划召开县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表彰大会相关工作,全面营造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向同行的浓厚氛围。

(2)抓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之路。以围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统领,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深度开展重点项目融合谋划,进一步优化民族地区项目库建设,组织4个以上的精品项目参加特色村寨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评审。主动与高质量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相结合,用好用活上级民族资金,精心实施草场镇仙山村和普威镇西番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云上农庄、丙谷镇头碾村民族特色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等重点民族资金项目。争取县级统筹,撬动衔接资金、移民后扶等涉农资金16.43亿元,实施民族地区重点项目26个,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210户、人工湿地5个、污水处理站3座、5G基站100个以上,新建美丽新村示范点1个。配合相关部门,有序推进米易傈僳梯田4A景区、金杯半山.米易太阳谷、马鹿寨.云上牧场等民族地区重点文旅项目。继续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加大产业培育,形成以晚熟芒果、高山林果、现代烤烟、畜禽养殖、生态旅游等为主导的民族地区产业体系,力争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让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显著增强。

(3)抓思想引导,强化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开展米易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工作,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纳入党校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师生意识教育,突出抓好对教师的教育培训,立足课堂和校园文化两个主阵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艺体课程,常态化开展非遗进课堂、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构建特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多维一体的育人平台。抓牢文化传承,大力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传习活动,对3名省级非遗传承人进行重点培养,传承发展米易山歌、龙狮舞、广场舞等民间表演艺术,统筹10个文艺协会不断发扬和挖掘米易民间文学艺术,创作一批少数民族文艺精品;积极开展以创作世居民族为代表的卡通动漫形象、民创主题歌曲、短视频等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行动。计划举办县乡村各级火把节、约德节等民俗节庆活动200余场次,覆盖群众10余万人(次),拉近各民族间情感距离,增强文化认同,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4)抓基层治理,强化民族事务管理服务能力提升。强化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持续完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各项工作的领导机制,确保村级党组织运行有序、领导有力。建强基层阵地,全面推进村(社区)活动阵地升级改造,全覆盖建立村(社区)网上服务中心,实现群众便民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提升基层阵地建设规范化、便民化水平。强化综合治理,搭建村级议事协商平台,大力推广第三方调解经验,推进乡镇、村、村民小组“三三”调解模式,实现乡村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维持在95%以上;推行“一事一公约”模式,大力推广“三治融合”“阳光用水”“红白喜事九大碗”“农村环境整治‘一元钱’众筹”等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扎实开展治理民族地区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常态化推行环境卫生“七个好”、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推动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在米易蔚然成风。推进网格化治理,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将政法、信访、应急管理等部门职责整合纳入网格化服务体系,建立部门会商联动机制,精准高效地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就业、居住、子女入学等服务。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
电话:028-62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