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民族工作统筹部署,凝聚多方合力抓创建。市委、市政府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所有市级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创建办设在市委统战部,分设综合策划督查组、宣传氛围营造组、点位打造组、数据监测组等7个工作组。制定完善领导小组和创建办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分工合作落实创建工作任务。今年以来,召开领导小组专题会议1次,解决方案、资金、人力等重大问题3个。
(2)坚持大宣教、大融合,多方位立体式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在会理宣传、今日会理等网络报刊媒体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专栏,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交流工作经验,通报工作进度。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政策法规宣传、爱国教育、体育竞技、游学研旅、为民办实事等活动100余场次。市域内交通要道、公共文化场所、交通工具等加大宣传声势,声、光、图多媒体融合,凸显会理国际石榴城民族团结进步元素。
(3)抓经济、促发展,奋力推动各民族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州稳经济促发展政策,出台配套细化措施及激励办法,全力开展项目前期、招商引资、项目工程建设等工作,竭力促进农业、工业、房地产、文化旅游、服务业等健康快速发展。上半年新增储备项目128 个、总投资 1158 亿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程,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500万元,实施关河镇菜籽园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城北办事处三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建设。命名会理市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5个、示范单位91个。
(4)党建+民生+治理,多管齐下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依托“船城党建”专栏、“讲理堂”之“一把手话担当”活动等强化党员理想信念和能力素质培养,发挥党员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关注社情民意,加强涉农资金监管,打造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筑牢村级财务领域腐败“防火墙”。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改造10 个老旧小区,整治106 座尾矿库,新、改建农村危房 977 户、农村户用厕所1501 户,投入 2510 万元帮助43 个脱贫村入股建设仔猪繁育基地。深化会理会东宁南一体化发展,加快宁会路黄柏至宁南界段改善提升工程和 G245通安至皎平渡段项目建设,推进昭通至攀枝花铁路前期工作,举办 2023 年凉山州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暨四川省第四届“天府杯”创业大赛,促进各民族群众互嵌式居住、就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