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设立宣传讲台,讲好中华民族故事。设立干部“讲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镇(街)、各部门理论学习中心组内容,举办专题培训班3次,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设立校园“讲台”。深入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将“铸牢”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广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教育体系经验做法。设立社会“讲台”。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创新设立民族团结进步“石榴日”,分众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爱国爱家乡·好歌大家一起唱”等宣传教育活动4次。
二是搭建展演舞台,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搭建展示“舞台”。完成圣水寺、观音寺等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和展示效果。搭建交流“舞台”。召开经开区文化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举办历史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2次,广泛开展诗词大会、经典诵读、主题演讲比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3次,以文化人、以文润心更加深入。搭建创新“舞台”。定期组织学生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深化文化传承实践;结合专业特色,推动武术、板鞋竞速等特色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发展,彰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力。
三是打造沟通平台,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打造共享“平台”。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累计打造互嵌示范点2个,城乡“手拉手”结对子学生62名,100余名中小学生赴全国各地参加爱国主义研学活动;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深化拓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成果。打造网络“平台”。用好经开区公众号等全媒体矩阵,在公众号开设“铸牢”专题专栏,打造“经开区统战”“地区民促会”等“互联网+‘铸牢’”云平台。打造法治“平台”。全面推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大力实施乡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建立3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5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引导各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