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民生服务全过程,以“共居、共学、共乐、共进”为目标,推动养老托育服务与民族工作深度融合。
一是医养结合润“银龄”,促进各族老人共居共乐。创新推行“医养结合+民族关怀”服务模式,为各族老年人提供常态化巡诊、健康管理、慢病诊疗等医疗服务,特别融入中医理疗、药膳食养等传统医学元素,体现多元文化尊重。定期开展民族节日共庆、民俗交流活动,营造各民族老人互嵌式养老环境,增强归属感与幸福感。目前,全市12家公办养老院、43个日间照料中心实现民族团结宣传和服务全覆盖,成为促进民族交融的温暖阵地。
二是托育服务暖童心,助力各族儿童共学共进。依托古东关街道庙沟河社区“阳光驿站”,打造“民族团结+公益托管”特色平台,面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双职工家庭子女开设爱心公益托管班。组织20余名志愿者开展课业辅导、安全教育、急救培训及民族歌舞、手工艺等特色文体活动,既解决实际困难,又增进文化认同。通过“小手拉大手”,促进各族家庭互动交流,播撒民族团结种子。
三是整合资源强保障,促进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坚持“为民、爱民”理念,整合民族工作、民政、卫健等多方力量,建成4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设立240个普惠托位,服务覆盖各族群众1000余人次。在政策实施、资源配置中体现公平普惠,用实际行动织牢织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持续推动形成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