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丰富文化内涵,打造多元品牌。依托蜀南竹海、兴文石海、李庄古镇等特色景区,挖掘整理开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遗址遗迹、体验项目,推出5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旅游线路,推进苗族蜡染、花山节、彝族火把节等非遗项目融入景区,并举办各类民族文化展演、非遗体验、民俗节庆等活动150余场次,吸引各族游客及本地群众参与超500万人次。
二是推动“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拓宽交流渠道。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兴文县、珙县等地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开发苗绣、蜡染、彝族漆器等民族手工艺品,带动1万余名各族群众就业增收。通过“景区+村寨”联动模式,在民族地区培育筠连县春风村、珙县王武寨村等特色旅游村寨20余个,形成“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乡村旅游特色。
三是优化服务保障体系,促进深度交融。在重点景区增设民族团结宣传栏等设施,培训讲解员、导游、非遗传承人超100名。开展“民族团结进景区”活动500余场,组织各族游客参与民俗互动、语言互学、文化共享等体验项目,覆盖游客超1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