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研学旅行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独特作用,近年来,平昌县聚焦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方法,通过三项扎实举措,有力推动研学旅行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和生动实践。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系统规划研学旅行发展路径。出台《平昌县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研学旅行的核心目标之一,形成“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市场主体”的“1+1+1”研学旅行管理运行机制。深度挖掘整合平昌县特色资源,形成红色教育、国学教育、农耕体验、非遗传承等主题研学线路,满足研学旅行群体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的个性需求。实行“基地+景区+企业”模式,着力建成一批研学新场景、推出一批研学新产品。目前,成功创建省级研学基地(营地)4个、市县研学基地6个,为深度研学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
二是创新课程开发与活动设计,精心设计研学旅行内容形式。围绕红色教育、非遗传承、共同奋斗等主题,开发系列化、模块化的研学课程包,包含专题讲解、实践操作、互动研讨等多种形式,确保知识传递与价值引导相统一,并在研学过程中,精心安排需要团队协作完成的实践任务,如皮影表演、风干鱼制作、挖红薯比赛等,在协作中增进了解、建立信任、深化友谊。定期组织“我的家乡·你的故事”分享会、研学心得交流会、传统文化展示等活动,鼓励各族青少年主动表达、倾听他人,在平等对话中实现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共鸣。
三是优化组织保障与效果评估,努力推动研学旅行成果转化。对研学导师、带队教师进行常态化培训,使其成为“三交”的积极引导者和促进者。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加强与交通、文旅、卫健等部门的协同,确保研学行程安全顺畅,为各族青少年创造安心、舒心的交流环境。进行效果评估时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程度,更注重对其交往能力、交流深度、情感态度转变等方面的综合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追踪研学旅行对促进“三交”的实际效果,并据此持续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