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聚焦创作,木偶戏里演绎“石榴情”。将民族团结进步内容深度融入木偶艺术创作,精心创作群口音乐快板《民族团结谱华章》、人偶情景剧《石榴籽“密码”》等作品20余部,融合爱国主义、红色档案、法治禁毒、众志成城抗疫等时代主题创作《重生》《新包公断案》等作品30余部,生动阐释了中华民族不畏困难、团结奋斗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核心内涵。
二是深化实践,舞台上下传递“一家亲”。倾心打造“石榴花开苌弘故里,同心筑梦状元之乡”主题活动,编演“民族团结进步木偶戏”专场演出6场次,参与乡村振兴旅游节等节庆活动19场次,依托“送文化下乡”“非遗进校园”等各类文化惠民平台,年均演出300余场次,惠及观众累计40万余人次,在寓教于乐、欢声笑语中,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送到千家万户。
三是互动共享,指尖技艺凝聚“向心力”。以木偶手工艺制作为生动载体,将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深度融合,在资中县水南镇板栗桠社区建立“木偶制作工艺传习所”,聘请非遗传承人开展 6 期技艺培训班,培养木偶手工艺制作非遗传承人30余名。打造沉浸式木偶工坊,开展“‘偶’遇研学体验”100余期,吸引各民族群众亲手体验从雕刻到组装的完整流程,在互动中感受中华传统技艺的魅力,让木偶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团结之声的文化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