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作为长江上游唯一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流经贵州、滋养四川,既是维系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 “生态走廊”,更是串联云贵川三省的 “民族情感纽带”。云贵川三省四市以赤水河为依托,共同签订《赤水河流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联创共建协议书》,携手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联创共建平台,推动跨区域民族工作协同发展。
一是建强协同机制,筑牢区域联动 “四梁八柱”。建立昭通、毕节、遵义、泸州四市轮流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交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共同研究民族工作困难和问题,共同探讨做好民族工作的有效路径,形成“上下联动、全员联创、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联创共建长效机制。积极响应遵义市发起的“同护赤水河·共筑中国梦”联合征文活动,3省4市14县超过万名师生参与其中,将流域生态保护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有机融合,让“一条河、一家亲”的理念深植各族青少年心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根基。
二是共护文化根脉,织密民族团结 “精神纽带”。深挖赤水河流域多民族文化富矿,以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为导向,联合开展彝族火把节、苗族踩山节、苗家风情节、茶文化节、赛诗会等跨区域民俗活动10余场,集中展示各民族文化风采,共同推动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今年四川泸州牵头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文化活动启动仪式暨蝶飞宝佤 踩山迎福-大寨踩山活动”,吸引云贵川6000余名群众现场参与、50余万人线上互动。活动整合三省民族特色歌舞、民俗表演,设置民族特色好物推介、特色美食品鉴等环节,全场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凝聚情感共鸣,推动民族文化从“区域展示”向“共同传承”转变,让中华文化成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三是联动赋能发展,夯实共同富裕 “物质基础”。立足赤水河沿线民族地区资源禀赋,泸州举办“知名企业乌蒙行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3次,邀请遵义、毕节、昭通、宜宾、泸州等市统战、民宗、工商联领导和各地企业家代表深度参与,组织实地考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成果,感受民族地区丰富的生态资源禀赋和重点项目发展实效。三省各方围绕赤水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进步融合推进,乌蒙山区协同振兴等关键议题共商对策,签订跨区域合作协议9个,以政企协同发力的联动模式,有效凝聚起助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合力,为跨区域民族地区协同发展注入了可持续动能。
四是创新治理协同,构建省际边界 “和谐屏障”。针对赤水流域省际边界治理难题,三省共同制定《省际边界少数民族地区“石榴籽”调解共同习惯参照》,在沿线村寨设立“石榴籽”民心守护站,修订多边公约10条,组建95人省际边界联动队伍,形成“法治保障+民族智慧”特色治理模式。创新“10户联防”机制,选聘“彝族德古”“苗族寨老”及少数民族党员担任户长,采取严格执法为主、“六祖盟誓”等少数民族习惯为辅的调解方式,促使跨区域调解达成并诚信履行。近年来,成功化解跨区域涉少数民族纠纷超50件,信访量下降30%以上。既维护了边界稳定,更让各族群众在共建共治中深化互信,筑牢省际边界的“民族团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