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各中小学校秉持“感知+融合+践行”的创新教育理念,精心打造“多彩民族风”感知课程体系,构建紧密的校际课程研讨机制,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前往文化底蕴深厚地区交流学习,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流通与共享。目前,已开发民族传统手工艺课程等8门特色课程,积累民族文化手工艺品互换交流活动等5项跨校文化交流典型案例,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二是深化主题实践活动。各中小学校紧扣民族团结进步主题,依托校园文化节等活动,精心策划“非遗技艺传承坊”等10余项民族文化展示项目,涵盖民族歌舞表演、传统服饰走秀、民俗手工制作等丰富内容。近年来,累计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20场次,超2000名师生参与其中,有效引导各族师生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三是创新双线育人模式。积极探索“科技+文化”教育新模式,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线上互动体验课程,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师生随时随地感受各民族文化魅力。同时,深入推进“校园+社会”协同育人模式,整合张大千博物馆、范长江纪念馆等资源,打造主题研学实践基地6个,促进各族师生在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