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个人中心

  • 首页
  • 单位概况
  • 动态资讯
  • 民族工作
  • 宗教工作
  • 政务服务
  • 政府信息公开
  • 互动交流
  • 数据发布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团结
成都市海滨小学以绳文化为抓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2025-10-15   来源:成都市民宗局

成都市海滨小学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美育为载体,以绳文化为抓手,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路径,将国家课程、巴蜀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融合,构建“以美铸魂、以文化人、以情聚力”的育人新格局。

文化溯源:从“结绳记事”到“同心结缘”。绳,自古是连接与记录的象征。学校美术课堂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系统讲解中国绳结艺术的历史脉络——从甲骨文中的“结绳记事”,到端午节五彩绳的民俗寓意,再到各民族共有的编绳技艺,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彼此融合,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学校特别设计了“民族同心结”主题课程,让学生理解“结”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情感联结,象征着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的精神内核。

技法传承:阶梯教学融合民族智慧。学校实施分年级阶梯式课程体系:低年级学习平结、玉米结等基础编法,感受绳艺的秩序与美感;中高年级则尝试吉祥结、盘长结等复杂编法,结合数学对称知识设计立体绳艺作品。并在教学中通过引入各民族绳艺元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智慧与审美情趣,在指尖流转中领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艺术创作:主题作品展现民族团结情怀。艺术节特设“中华民族一家亲”专题展区,展出《同心圆·民族情》《五彩绳·团结梦》等主题作品,学生以绳为语、以结为画,表达对民族团结的美好祝愿。这些作品不仅是美育成果,更是情感与思想的具象表达,展现了学生对“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美育在涵养民族情感方面的独特价值。

生活联结:从课堂到社会,践行民族团结理念。学校开展“绳结连心·民族同行”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与各民族居民共同参与绳艺制作和义卖活动,并将义卖所得用于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公益项目。这一过程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在实践层面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在社区生活中落地生根。

美育闭环:从活动到课程,构建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艺术节并非终点,而是学校构建“文化传承—艺术创作—生活应用—情感认同”美育闭环的起点。学校将把优秀作品转化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绳艺与民族文化》跨学科主题课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课程化、生活化。

一根绳,千千结,结的是技艺,连的是文化,聚的是人心。成都市海滨小学将继续以绳文化为切入点,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推动美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合,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民族认同、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电话:028-62012004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搜索


单位概况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民生信息
  • 招考录用
  • 建议提案

动态资讯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动态要闻
  • 公示公告

民族工作

  • 民族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宗教工作

  • 宗教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 政务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互动交流

  • 领导信箱
  • 访谈实录
  • 网上调查
  • 意见征集
  •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成都市海滨小学以绳文化为抓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2025-10-15 16:53来源:成都市民宗局

成都市海滨小学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美育为载体,以绳文化为抓手,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路径,将国家课程、巴蜀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融合,构建“以美铸魂、以文化人、以情聚力”的育人新格局。

文化溯源:从“结绳记事”到“同心结缘”。绳,自古是连接与记录的象征。学校美术课堂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系统讲解中国绳结艺术的历史脉络——从甲骨文中的“结绳记事”,到端午节五彩绳的民俗寓意,再到各民族共有的编绳技艺,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彼此融合,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学校特别设计了“民族同心结”主题课程,让学生理解“结”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情感联结,象征着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的精神内核。

技法传承:阶梯教学融合民族智慧。学校实施分年级阶梯式课程体系:低年级学习平结、玉米结等基础编法,感受绳艺的秩序与美感;中高年级则尝试吉祥结、盘长结等复杂编法,结合数学对称知识设计立体绳艺作品。并在教学中通过引入各民族绳艺元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智慧与审美情趣,在指尖流转中领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艺术创作:主题作品展现民族团结情怀。艺术节特设“中华民族一家亲”专题展区,展出《同心圆·民族情》《五彩绳·团结梦》等主题作品,学生以绳为语、以结为画,表达对民族团结的美好祝愿。这些作品不仅是美育成果,更是情感与思想的具象表达,展现了学生对“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美育在涵养民族情感方面的独特价值。

生活联结:从课堂到社会,践行民族团结理念。学校开展“绳结连心·民族同行”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与各民族居民共同参与绳艺制作和义卖活动,并将义卖所得用于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公益项目。这一过程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在实践层面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在社区生活中落地生根。

美育闭环:从活动到课程,构建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艺术节并非终点,而是学校构建“文化传承—艺术创作—生活应用—情感认同”美育闭环的起点。学校将把优秀作品转化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绳艺与民族文化》跨学科主题课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课程化、生活化。

一根绳,千千结,结的是技艺,连的是文化,聚的是人心。成都市海滨小学将继续以绳文化为切入点,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推动美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合,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民族认同、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
电话:028-62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