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围绕白鹤滩水电移民安置工作,打好“民族团结+移民搬迁”组合拳。为建设移民交往交流交融“三交新区”,构筑各民族共居共乐、共建共享的美丽新家园,着力开展移民新区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就业援助、连心帮扶、科技医疗文艺“三下乡”等活动,党群共建,推进移民群众新家新气象。截至2021年底,全县13个移民安置点共4322户移民全部入住“新家”。
(2)紧扣意识根植教育跨越工作,立足民族地区特色建强宁南教育模式。凝聚“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稳定”的思想共识,坚持“一手抓民族团结,一手抓教育发展”,大力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通过连续努力,宁南义教均衡高标准通过国家评估认定,中考平均分及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连续8年位居全州前列,普通高考本科硬上线率连续9年领跑全州、连续8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中职高考本科上线率和上线人数持续领跑攀西地区,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民族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3)科学规划民族类专项资金,坚持“小财政、办大事”的致富理念。以民族类项目为抓手,认真组织实施“十三五”以来民族类专项资金9105万元、127个项目,切实当好民族类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员”“监督员”“服务员”,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全方位、全要素贯穿于民族类专项资金项目使用和管理全过程,打造一批优质项目、廉政工程、惠民工程,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4)搭建民族特色产业示范性园区,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园区山水间。突出“企业+农户”模式,以产业培育为抓手,提升民族地区产业层次,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共建成2个4A级景区、1个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州级现代农业园区、一个全省“5+1”重点培育特色园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5)深挖布依文化保护传承,构建各民族同根、同源、同宗的文化认同。突出“四川省最大的布依族聚居区”特色,依托特色村寨建设,全力打造“山水西瑶·浓情布依”特色旅游品牌;挖掘保护布依族系列民俗、音乐、文化,多角度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布依“三月三”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布依族八音坐唱等7项列入凉山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成功申报省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名,省级乡村文化旅游能人1名,省乡土文化能人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