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注册 | 登录

  • 首页
  • 单位概况
  • 动态资讯
  • 民族工作
  • 宗教工作
  • 政务服务
  • 政府信息公开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团结
遂宁高新区“三个强化”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上新台阶
2022-12-27   来源:遂宁市民宗局

遂宁高新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强化”为抓手,以实干实绩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积蓄新动能、再添新活力。

(1)强化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园区民族工作主题主线,充分发挥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将中央、省委和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纳入理论中心组学习,纳入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开展集中学习、交流研讨110余次,推动园区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新言新语”理论宣讲品牌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等,广泛开展民族理论政策“七进”宣讲200余场,把“大道理”讲成“小故事”,以接地气的宣讲方式凝聚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共识。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双课堂作用,线上创新推出“高新大课堂”“高新朗读者”等专题专栏,定期发布民族团结进步信息50余期,刊播理论学习音频10余期,线下组织各族群众代表开展党建综合展示基地、伍先华旧居、旷继勋纪念馆等实地教育实践13次。

(2)强化文化浸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将民族团结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的文明意识、文明素质和文明责任。紧密结合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等工作,支持鼓励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为契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活动,组织各族学生积极参与中华经典诵读、“颂歌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文艺汇演、童谣展演等活动10余场,以创新活动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广泛开展写福字剪窗花、包饺子、送文化下乡文艺汇演等交流共融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以文化人。

(3)强化设施建设,开启中华民族共同富裕新征程。始终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保障改善民生。坚持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改善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0万元,为少数民族聚集村修通产业断头路0.6公里,实现农民增收约21万元。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将“花事”与观光旅游、促进消费等相结合,高质量举办“首届菜花游园节”,吸引游客28万人次,创收超300万元。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争取民族专项资金50万元,修建通组道路0.93公里,推动200余亩土地耕作及农产品运输“无障碍”通行,带动周边10亩草莓采摘基地、57亩少儿户外研学基地、15亩蔬菜种植基地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年增收20余万元,真正做到种好“致富花”,结出“幸福果”。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蜀ICP备12024212号-1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2014——2021 版权所有: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电话:028-62012004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搜索


单位概况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民生信息
  • 招考录用
  • 建议提案

动态资讯

  • 国务院信息
  • 省政府信息
  • 动态要闻
  • 公示公告

民族工作

  • 民族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宗教工作

  • 宗教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 政务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遂宁高新区“三个强化”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上新台阶

2022-12-27 04:39来源:遂宁市民宗局

遂宁高新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强化”为抓手,以实干实绩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积蓄新动能、再添新活力。

(1)强化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园区民族工作主题主线,充分发挥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将中央、省委和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纳入理论中心组学习,纳入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开展集中学习、交流研讨110余次,推动园区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新言新语”理论宣讲品牌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等,广泛开展民族理论政策“七进”宣讲200余场,把“大道理”讲成“小故事”,以接地气的宣讲方式凝聚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共识。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双课堂作用,线上创新推出“高新大课堂”“高新朗读者”等专题专栏,定期发布民族团结进步信息50余期,刊播理论学习音频10余期,线下组织各族群众代表开展党建综合展示基地、伍先华旧居、旷继勋纪念馆等实地教育实践13次。

(2)强化文化浸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将民族团结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的文明意识、文明素质和文明责任。紧密结合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等工作,支持鼓励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为契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活动,组织各族学生积极参与中华经典诵读、“颂歌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文艺汇演、童谣展演等活动10余场,以创新活动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广泛开展写福字剪窗花、包饺子、送文化下乡文艺汇演等交流共融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以文化人。

(3)强化设施建设,开启中华民族共同富裕新征程。始终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保障改善民生。坚持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改善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0万元,为少数民族聚集村修通产业断头路0.6公里,实现农民增收约21万元。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将“花事”与观光旅游、促进消费等相结合,高质量举办“首届菜花游园节”,吸引游客28万人次,创收超300万元。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争取民族专项资金50万元,修建通组道路0.93公里,推动200余亩土地耕作及农产品运输“无障碍”通行,带动周边10亩草莓采摘基地、57亩少儿户外研学基地、15亩蔬菜种植基地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年增收20余万元,真正做到种好“致富花”,结出“幸福果”。

蜀ICP备12024212号-1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2014—2021 版权所有: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
电话:028-62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