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南群山环抱中,峨边彝族自治县如一颗镶嵌在绿意之中的明珠。汉、彝、回、藏、壮、苗等28个民族在这里相守相依,15.3万人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共同生活,让这片土地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近年来,峨边正以跨区域流动、就业服务和社会治理为支点,悄然铺开一幅民族互嵌融居、和谐共生的新画卷。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民族交融之桥。峨边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等政策,大力推动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和就业安置。近年来,这里开展了40期技能培训,覆盖1300余人;举办过10场招聘会;更鼓励返乡创业,建设“残疾人之家”等就业基地,帮助240多人在家门口找到工作。这些举措不仅拓宽了收入来源,更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劳动中加深了解、凝聚共识,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格局。
语言不通、技能不足,曾是不少少数民族群众就业的“拦路虎”。峨边创新推出“两个门口”培训——在“家门口”开班授课,把技能送到乡间;在“厂门口”依托东西部协作,送青年去浙江学技术,把职业技能培训和普通话教学结合起来,累计培训超3000人次。如今,“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成了越来越多峨边人的口头禅。
走出去,也要站得稳、做得安。峨边在浙江椒江、广东深圳等地设立了农民工服务站,帮助处理劳资纠纷,还开通专列护送务工人员返岗,搭建“e就业”平台,实现培训、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已帮助4.88万农村劳动力走出大山。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不仅守护了劳动者的权益,更传递出深深的民族情谊和政府关怀。
治理现代化,是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的保障。峨边推出“边界六联”机制,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资源,组建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建立敏感案件联动机制。通过“八五”普法、打造“百里法治文化长廊”、培养560余名“法律明白人”,法治意识正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