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个人中心

  • 首页
  • 单位概况
  • 动态资讯
  • 民族工作
  • 宗教工作
  • 政务服务
  • 政府信息公开
  • 互动交流
  • 数据发布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工程
攀枝花市仁和区实施“四个统一”改革实践探索中高山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新路径
2025-08-26   来源:攀枝花市民宗委

攀枝花市仁和区紧紧围绕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创新实施“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发展模式,在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的10个少数民族聚居村扎实推进“四个统一”改革实践。2024年,区域收入差距倍差从5.6倍缩小至3.3倍,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促发展、共同富裕强团结”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统一规划强统筹,筑牢区域发展大框架。构建“三统筹”发展机制,筑牢民族地区协同发展基础。统筹规划布局,组建多部门联合专班,通过“敲门行动”听取民意,编制《攀枝花市仁和区中高山地区、边远民族地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8年)》,突破行政壁垒实现跨区域资源配置;统筹组织建设,成立“三峰”片区联合党委和种养殖协会,协调解决跨村事项27项,推动3个村共建魔芋种植基地;统筹资金投入,整合涉农资金2亿元实施56个基建项目,积极引入社会资本200万元发展特色产业,推动高峰村集体年均实现增收5万元,形成“规划共编、产业共建、成果共享”的民族团结发展新格局。

统一实施提质效,织密共富保障一张网。以“民族团结+民生改善”为抓手,构建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支撑体系。贯通“断头路”19.5公里,实现村村通硬化路,自来水普及率达90%,形成“外联内畅”的基础设施网络;打造城乡教育联合体实现入学率100%,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和1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构建“30分钟健康服务圈”,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覆盖率100%;创新“院校+带头人+新农人”培养模式,建立12个产业人才梯队,培育50余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带领村民成功试种食用菌、滇红花,指导轮种“早市玉米+豌豆+玉米”、套种“芒果+南瓜”等,以基础设施互联、公共服务共享、人才技术共育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统一发展激活力,培育特色经济增长极。构建“民族团结+产业共兴”发展模式,推动民族地区产业融合发展。按海拔梯度布局2.8万亩果蔬、810亩菌药和11个高山养殖基地,产业规模化率达46%;打造“集体农庄”发展模式,建成菌包加工厂1座、光伏电站2座。2024年5个民族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深挖民族文化资源,举办“火把节”等特色活动,打造“清凉高峰、生态氧吧”“天空之境”等旅游品牌,2024年片区接待游客8.65万人次,带动户均增收2500元,形成“特色产业促增收、民族文化促融合”的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

统一治理优环境,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以“统一治理优环境”为抓手,构建“环境整治+文明培育+民族团结”三维治理体系。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完成改厕264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1%,生活垃圾处理率实现100%,2个民族村获评省级“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创新推广“老倌说事”“诚信存折”等治理模式,推动红白事支出下降16.5%,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平安村1个;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培育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1个、市级示范村4个,形成“环境美、乡风淳、民族亲”的和美乡村新画卷,为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电话:028-62012004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搜索


单位概况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民生信息
  • 招考录用
  • 建议提案

动态资讯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动态要闻
  • 公示公告

民族工作

  • 民族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宗教工作

  • 宗教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 政务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互动交流

  • 领导信箱
  • 访谈实录
  • 网上调查
  • 意见征集
  •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攀枝花市仁和区实施“四个统一”改革实践探索中高山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新路径

2025-08-26 16:33来源:攀枝花市民宗委

攀枝花市仁和区紧紧围绕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创新实施“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发展模式,在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的10个少数民族聚居村扎实推进“四个统一”改革实践。2024年,区域收入差距倍差从5.6倍缩小至3.3倍,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促发展、共同富裕强团结”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统一规划强统筹,筑牢区域发展大框架。构建“三统筹”发展机制,筑牢民族地区协同发展基础。统筹规划布局,组建多部门联合专班,通过“敲门行动”听取民意,编制《攀枝花市仁和区中高山地区、边远民族地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8年)》,突破行政壁垒实现跨区域资源配置;统筹组织建设,成立“三峰”片区联合党委和种养殖协会,协调解决跨村事项27项,推动3个村共建魔芋种植基地;统筹资金投入,整合涉农资金2亿元实施56个基建项目,积极引入社会资本200万元发展特色产业,推动高峰村集体年均实现增收5万元,形成“规划共编、产业共建、成果共享”的民族团结发展新格局。

统一实施提质效,织密共富保障一张网。以“民族团结+民生改善”为抓手,构建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支撑体系。贯通“断头路”19.5公里,实现村村通硬化路,自来水普及率达90%,形成“外联内畅”的基础设施网络;打造城乡教育联合体实现入学率100%,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和1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构建“30分钟健康服务圈”,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覆盖率100%;创新“院校+带头人+新农人”培养模式,建立12个产业人才梯队,培育50余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带领村民成功试种食用菌、滇红花,指导轮种“早市玉米+豌豆+玉米”、套种“芒果+南瓜”等,以基础设施互联、公共服务共享、人才技术共育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统一发展激活力,培育特色经济增长极。构建“民族团结+产业共兴”发展模式,推动民族地区产业融合发展。按海拔梯度布局2.8万亩果蔬、810亩菌药和11个高山养殖基地,产业规模化率达46%;打造“集体农庄”发展模式,建成菌包加工厂1座、光伏电站2座。2024年5个民族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深挖民族文化资源,举办“火把节”等特色活动,打造“清凉高峰、生态氧吧”“天空之境”等旅游品牌,2024年片区接待游客8.65万人次,带动户均增收2500元,形成“特色产业促增收、民族文化促融合”的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

统一治理优环境,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以“统一治理优环境”为抓手,构建“环境整治+文明培育+民族团结”三维治理体系。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完成改厕264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1%,生活垃圾处理率实现100%,2个民族村获评省级“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创新推广“老倌说事”“诚信存折”等治理模式,推动红白事支出下降16.5%,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平安村1个;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培育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1个、市级示范村4个,形成“环境美、乡风淳、民族亲”的和美乡村新画卷,为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
电话:028-62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