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个人中心

  • 首页
  • 单位概况
  • 动态资讯
  • 民族工作
  • 宗教工作
  • 政务服务
  • 政府信息公开
  • 互动交流
  • 数据发布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工程
乐山市做优小凉山地区学前教育 播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种子
2025-08-26   来源:乐山市民宗委

乐山市紧紧抓住学前教育阶段这个学龄前儿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启蒙期和孕育期,在全省民族地区率先实施“一村一幼”建设计划,2019年起相继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学前学会普通话2.0”计划,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学前教育体系,在学龄前儿童的心灵深处埋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种子,以“绣花”功夫推动学前教育逐渐迈向普及普惠、优质均衡的新阶段。

一是聚焦主体责任,确保“有园上、上好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通知》,将“一村一幼”建设作为助推小凉山地区脱(扶)贫攻坚的“一把手”工程高位推进,筑牢“有学上”的基石,以“大村独立、小村联办、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原则,在全省民族地区率先建成“一村一幼”289所,实现民族地区286个行政村全覆盖,不断夯实根除贫困代际传递的基础。坚持投入与规划双轮驱动,印发《乐山市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动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服务统一规划,构建起“城有品牌园、镇有中心园、村有标准园”学前教育体系。近年来,累计投入学前教育资金2.44余亿元,民族地区幼教园(点)达302个,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达100%。

二是聚焦学前学普,确保“听得懂、说得好”。2019年起,相继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学前学会普通话2.0”计划,将“学前学普2.0”行动纳入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总体布局谋划推进,从源头上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坚持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学校语言文字达标建设为主阵地,加大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组织编写《“一村一幼”彝汉双语辅助教材》《阿依爱阅读》《山水彝乡 秀美马边》等“本土教材”。实施“学普同行百千万行动”,以百名大学生、千名中小学生,带领万名学前幼儿及家庭成员普及普通话。编排“我是彝家娃,爱说普通话”——小凉山“学前学普”阿依系列节目,组织开展“经典润乡土,学普进万家”“我把普通话带回家”“童心感党恩”等主题活动200余场次。民族地区幼儿实现了“听懂、会说、敢说、会用”的历史性转变,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文明习惯等大幅提升,惠及3.8万名幼儿、2.3万个民族地区家庭。

三是聚焦强师赋能,确保“有人教、教得好”。制发《乐山市小凉山-乌蒙山片区教育振兴计划(2023-2025年)》,细化配套方案7个,将师资队伍建设及村幼辅导员选聘等事项纳入关键内容,引导民族地区因地施策,稳步提高村幼辅导员待遇。坚持多元化师资配置,通过公开招聘、小学教师转岗等多渠道,破解师资短缺难题。整合中国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促进会、北京华言公司、东西部协作、市内等各方力量,通过脱产培训、远程学习、校本研修、送教下乡等方式,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素质。开展“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推动园本课程建设赋能内涵持续发展。健全师德师风教育、考核和奖惩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四是坚持稳中求进,确保“有质量、质效高”。严格执行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对幼儿园的日常监管,规范办园行为。依法进行前置审批,制定《幼儿园办园水平年度评估细则》,涵盖规范办园、安全卫生、科学保教等方面评估准则。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推进科学保教,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免收保教费,购置玩教具、电子白板等各类教学设施设备,实施“暖冬计划”“热奶计划”“热餐行动”,保障孩子身体“长得好”,在园幼儿舒适学习。同步开展学前儿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新开展“六个一”(即每个家庭能唱一首经典民歌、背一首经典诗词、讲一个传统故事、玩一个传统游戏、知一个传统节日、承一个传统习俗)工程,不断丰富活动载体,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学龄前儿童心灵深处。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电话:028-62012004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搜索


单位概况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民生信息
  • 招考录用
  • 建议提案

动态资讯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动态要闻
  • 公示公告

民族工作

  • 民族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宗教工作

  • 宗教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 政务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互动交流

  • 领导信箱
  • 访谈实录
  • 网上调查
  • 意见征集
  •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乐山市做优小凉山地区学前教育 播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种子

2025-08-26 16:33来源:乐山市民宗委

乐山市紧紧抓住学前教育阶段这个学龄前儿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启蒙期和孕育期,在全省民族地区率先实施“一村一幼”建设计划,2019年起相继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学前学会普通话2.0”计划,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学前教育体系,在学龄前儿童的心灵深处埋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种子,以“绣花”功夫推动学前教育逐渐迈向普及普惠、优质均衡的新阶段。

一是聚焦主体责任,确保“有园上、上好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通知》,将“一村一幼”建设作为助推小凉山地区脱(扶)贫攻坚的“一把手”工程高位推进,筑牢“有学上”的基石,以“大村独立、小村联办、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原则,在全省民族地区率先建成“一村一幼”289所,实现民族地区286个行政村全覆盖,不断夯实根除贫困代际传递的基础。坚持投入与规划双轮驱动,印发《乐山市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动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服务统一规划,构建起“城有品牌园、镇有中心园、村有标准园”学前教育体系。近年来,累计投入学前教育资金2.44余亿元,民族地区幼教园(点)达302个,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达100%。

二是聚焦学前学普,确保“听得懂、说得好”。2019年起,相继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学前学会普通话2.0”计划,将“学前学普2.0”行动纳入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总体布局谋划推进,从源头上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坚持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学校语言文字达标建设为主阵地,加大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组织编写《“一村一幼”彝汉双语辅助教材》《阿依爱阅读》《山水彝乡 秀美马边》等“本土教材”。实施“学普同行百千万行动”,以百名大学生、千名中小学生,带领万名学前幼儿及家庭成员普及普通话。编排“我是彝家娃,爱说普通话”——小凉山“学前学普”阿依系列节目,组织开展“经典润乡土,学普进万家”“我把普通话带回家”“童心感党恩”等主题活动200余场次。民族地区幼儿实现了“听懂、会说、敢说、会用”的历史性转变,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文明习惯等大幅提升,惠及3.8万名幼儿、2.3万个民族地区家庭。

三是聚焦强师赋能,确保“有人教、教得好”。制发《乐山市小凉山-乌蒙山片区教育振兴计划(2023-2025年)》,细化配套方案7个,将师资队伍建设及村幼辅导员选聘等事项纳入关键内容,引导民族地区因地施策,稳步提高村幼辅导员待遇。坚持多元化师资配置,通过公开招聘、小学教师转岗等多渠道,破解师资短缺难题。整合中国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促进会、北京华言公司、东西部协作、市内等各方力量,通过脱产培训、远程学习、校本研修、送教下乡等方式,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素质。开展“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推动园本课程建设赋能内涵持续发展。健全师德师风教育、考核和奖惩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四是坚持稳中求进,确保“有质量、质效高”。严格执行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对幼儿园的日常监管,规范办园行为。依法进行前置审批,制定《幼儿园办园水平年度评估细则》,涵盖规范办园、安全卫生、科学保教等方面评估准则。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推进科学保教,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免收保教费,购置玩教具、电子白板等各类教学设施设备,实施“暖冬计划”“热奶计划”“热餐行动”,保障孩子身体“长得好”,在园幼儿舒适学习。同步开展学前儿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新开展“六个一”(即每个家庭能唱一首经典民歌、背一首经典诗词、讲一个传统故事、玩一个传统游戏、知一个传统节日、承一个传统习俗)工程,不断丰富活动载体,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学龄前儿童心灵深处。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
电话:028-62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