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三大强州战略”、做好“三篇大文章”开篇,用好用活用实民族类项目资金,持续夯实民族类资金项目基础,加快补齐科学管理短板,切实推进资金项目提质增效,不断擦亮民族类资金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底色。
一是坚持系统谋划,优化资金投向。聚焦州委州政府重心所指、社会大众民心所向,积极主动向上争取支持,向下摸底调研,向内统筹协调。广泛开展项目需求调研,摸清底数、统筹谋划。截至目前,分配下达民族类资金5452万元,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民族文化发展等项目34个,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有力有效。
二是坚持求真务实,注重提质增效。全面整改民族类资金项目管理问题,通过“线上亮灯+线下约谈”推动2023年问题项目销号。利用“线上巡检+线下督导”双轨机制,实现2024年项目备案率96.88%、开工率84.81%、完工率33%的阶段性目标,居全省前列。创新推行“专家预审+现场踏勘”双把关模式,今年拟推荐5个四川民族村寨、6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参加省级评审。
三是坚持制度先行,做到真管真严。建立季度通报制度、跟踪督办制度,严格落实“周报告、月汇总、季调度、年总结”机制,强化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管理。截至目前,各县(市)按时报送项目进度率100%,2023年资金拨付率达95%,2023年度项目完工率从78%提升到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