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个人中心

  • 首页
  • 单位概况
  • 动态资讯
  • 民族工作
  • 宗教工作
  • 政务服务
  • 政府信息公开
  • 互动交流
  • 数据发布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工程
凉山州西昌市“四维驱动”工作法激活城市民族工作新动能
2025-05-08   来源:凉山州民宗委

 近年来,西昌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实施“四维驱动”工作法,以体系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数字化创新、融合化发展四大抓手,推动城市民族工作提质增效。

 体系驱动强管理,筑牢基层治理“压舱石”。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由市委书记挂帅统战(民族)工作领导小组,25个乡镇(街道)配备专职统战委员,174个社区(村)设统战联络员,构建“市级统筹—街道(乡镇)落实—社区(村)覆盖”三级管理网络,实现民族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域覆盖。二是突出机制协同。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联动政法、公安、教育等12个部门,累计解决就业安置、子女入学等民生问题800余件;制定《西昌市涉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应急预案》,实现风险隐患处置率100%。三是落实法治护航。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法治宣传周”等活动,累计开展法治讲座56场,发放宣传资料超5万份,覆盖社区、学校、企业200余家,群众法治知晓率明显提升。

 关爱驱动优服务,架起民生保障“连心桥”。一是政务服务“一站式”。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少数民族专窗,集成落户、社保、创业指导等18项服务,引入智能排号系统,年均办理事项超1200件,群众满意度达100%。二是精准帮扶“全覆盖”。近三年走访慰问受灾群众、企业困难职工、贫困农牧民2500户,发放物资60万元;2024年以来举办招聘会8场,帮助5800余名群众就业;设立教育助学金,累计资助少数民族学生2300名;协调医疗机构为1200名患者开通就医“绿色通道”。三是文化浸润“聚人心”。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口袋公园等阵地6个,打造主题公交专线2条;大凉山火把节、西昌马拉松赛事、大凉山民族电影周等特色文旅活动吸引国内外人士参与。

 创新驱动提质效,激活智慧治理“新引擎”。一是智慧管理“数据化”。研发运用“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动态收录13万条流动人口数据,精准匹配就业、教育等需求,政策制定科学性提升40%。二是队伍建设“专业化”。2024年以来开展民族工作培训2期,覆盖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1500余人次;少数民族干部占比达21%,打造“懂政策、通民俗、会服务”的基层骨干队伍。三是示范创建“品牌化”。西昌市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培育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15个、州级26个,189个集体、187名个人获模范表扬。打造新就业·石榴籽家园、工哩啦(请进来坐一坐)·石榴籽驿站等城市民族工作服务站80个,形成城市民族工作特色治理模式。

 融合驱动促发展,奏响共同富裕“和谐曲”。一是创业扶持“强动力”。建立民族特色产业孵化基地4个,开设“彝绣工坊”“银饰工匠”等定向培训课程,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就业3200人,人均年增收1.8万元,二是交往交流“增活力”。积极参与实施“三项计划”,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各族青少年交流互鉴、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开展红色研学营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特色融情活动,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三是乡村振兴“添助力”。2024年,全市农村土坯房大砖房实施改造共22659户(自发搬迁户13036户),启动建设“小组微生”聚居点227个,建成红星村、李家沟村、兴富村、螃蟹村等一批示范村和达标村,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西昌市通过“四维驱动”工作法,实现民族工作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的转型。未来,西昌市将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为民族地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西昌经验”。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电话:028-62012004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搜索


单位概况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民生信息
  • 招考录用
  • 建议提案

动态资讯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动态要闻
  • 公示公告

民族工作

  • 民族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宗教工作

  • 宗教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 政务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凉山州西昌市“四维驱动”工作法激活城市民族工作新动能

2025-05-08 17:28来源:凉山州民宗委

 近年来,西昌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实施“四维驱动”工作法,以体系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数字化创新、融合化发展四大抓手,推动城市民族工作提质增效。

 体系驱动强管理,筑牢基层治理“压舱石”。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由市委书记挂帅统战(民族)工作领导小组,25个乡镇(街道)配备专职统战委员,174个社区(村)设统战联络员,构建“市级统筹—街道(乡镇)落实—社区(村)覆盖”三级管理网络,实现民族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域覆盖。二是突出机制协同。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联动政法、公安、教育等12个部门,累计解决就业安置、子女入学等民生问题800余件;制定《西昌市涉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应急预案》,实现风险隐患处置率100%。三是落实法治护航。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法治宣传周”等活动,累计开展法治讲座56场,发放宣传资料超5万份,覆盖社区、学校、企业200余家,群众法治知晓率明显提升。

 关爱驱动优服务,架起民生保障“连心桥”。一是政务服务“一站式”。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少数民族专窗,集成落户、社保、创业指导等18项服务,引入智能排号系统,年均办理事项超1200件,群众满意度达100%。二是精准帮扶“全覆盖”。近三年走访慰问受灾群众、企业困难职工、贫困农牧民2500户,发放物资60万元;2024年以来举办招聘会8场,帮助5800余名群众就业;设立教育助学金,累计资助少数民族学生2300名;协调医疗机构为1200名患者开通就医“绿色通道”。三是文化浸润“聚人心”。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口袋公园等阵地6个,打造主题公交专线2条;大凉山火把节、西昌马拉松赛事、大凉山民族电影周等特色文旅活动吸引国内外人士参与。

 创新驱动提质效,激活智慧治理“新引擎”。一是智慧管理“数据化”。研发运用“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动态收录13万条流动人口数据,精准匹配就业、教育等需求,政策制定科学性提升40%。二是队伍建设“专业化”。2024年以来开展民族工作培训2期,覆盖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1500余人次;少数民族干部占比达21%,打造“懂政策、通民俗、会服务”的基层骨干队伍。三是示范创建“品牌化”。西昌市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培育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15个、州级26个,189个集体、187名个人获模范表扬。打造新就业·石榴籽家园、工哩啦(请进来坐一坐)·石榴籽驿站等城市民族工作服务站80个,形成城市民族工作特色治理模式。

 融合驱动促发展,奏响共同富裕“和谐曲”。一是创业扶持“强动力”。建立民族特色产业孵化基地4个,开设“彝绣工坊”“银饰工匠”等定向培训课程,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就业3200人,人均年增收1.8万元,二是交往交流“增活力”。积极参与实施“三项计划”,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各族青少年交流互鉴、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开展红色研学营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特色融情活动,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三是乡村振兴“添助力”。2024年,全市农村土坯房大砖房实施改造共22659户(自发搬迁户13036户),启动建设“小组微生”聚居点227个,建成红星村、李家沟村、兴富村、螃蟹村等一批示范村和达标村,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西昌市通过“四维驱动”工作法,实现民族工作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的转型。未来,西昌市将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为民族地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西昌经验”。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
电话:028-62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