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彝族自治县持续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突出“四维聚力”抓手,创新服务模式、深化法治保障、拓宽维权半径、强化纠纷化解,促成劳动者与企业的“双向奔赴”。
助企纾困有“深度”。探索核桃坪工业园区“和谐劳动关系驿站”建设,为企业提供“全链条”人社业务代办服务,帮助企业申领稳岗、失业保险补贴、招聘用工等。针对高耗能企业转型难题,创新“协调员联盟”驻点机制,通过集体协商妥善解决产能调整性裁员、停产期间待遇发放等劳动争议21件,惠及劳动者175人。
双语服务有“温度”。将彝汉双语贯穿劳动仲裁全流程,确保立案“无门槛”、庭审“无障碍”、裁决“零疑问”。今年深入偏远乡镇开展“双语流动仲裁庭审”3场,为11名彝族群众提供了“家门口”法律服务。编制彝汉双语《劳动维权实用手册》,依托人社“普法大篷车”深入企业、集市村寨开展“以案释法”宣讲3场,覆盖劳动者超1000人次。
维权保障有“广度”。聚焦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联合县交通运输局、中国邮政峨边分公司等部门对全县8家快递物流企业进行劳动用工“法治体检”,现场整改合同不规范、社保漏缴等问题11项,督促补签劳动合同25份,推动42名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参保工伤保险。一季度全县新业态从业者工伤保险参保达1105人,创历史新高。
多元解纷有“力度”。构建“仲裁+N”多元解纷机制,选派2名仲裁员入驻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联动信访、司法等部门快速化解劳资纠纷14件。依托农民工工资“速裁庭”机制,高效处理3起重大工程项目欠薪案件,为农民工追回工资42.9万元。与县法院建立“定期会商+案例研讨”机制,推动仲裁裁决与司法判决“同频共振”,案件服裁息诉率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