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技能-产业-文旅”全链条,助力各族群众就业增收。
一是技能培训铺就业之路。针对岗位技能需求,开设“茶艺师培训专班”“生态管护技能课堂”等,邀请农技专家、企业骨干“送教下乡”,累计培训各族群众1000余人次,提高“技能+群众+就业”的匹配精度,实现“培训一人、上岗一人”。以“互联网+就业”的方式畅通信息渠道,归集整合就业岗位信息,搭建起“先出家门后进厂门”桥梁,通过QQ、微信、入户宣传等形式发布岗位信息2000余条,推送就业岗位500余个。
二是特色产业添共富动能。立足山区生态资源,通过“招商引资+本土培育”双轮驱动,系统布局高山富硒茶、道地中药材、有机蔬菜、巴山腊肉、毛绒玩具五大特色产业体系,形成产业矩阵,为各族群众提供长期性和季节性就业岗位。已建成71个特色产业工坊,吸纳就业人数3.2万余人,实现年人均增收2.3万元。
三是农旅融合促文化发展。瞄准农旅融合发展思路,采取“政府+企业+集体+农户”模式,布局集观光、休闲、度假、康养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业态,试点“文化+科技+文旅”的发展模式,举办融入围炉煮茶、打糍粑、汉服秀等地方特色的写生艺术季、艺术家写生采风交流等活动10余场,智能机器人和机器狗化身“导游”,通过智能设备展示宣传古村落历史、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