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深挖本地志愿服务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健全优化组织体系、拓展优质服务资源、扩大民生服务供给,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志愿者工作中,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取得新成效。今年以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80场次、惠及群众30.8万人次,相关活动获人民网等媒体宣传报道。
一是多元化参与,完善协同机制。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党委统筹指导、社会工作部门牵头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州-县-乡-村”四级志愿服务阵地全覆盖,形成“一十百千万”志愿服务队伍体系(1家牵头部门,30家主管单位,167家志愿服务组织,1640支志愿服务队,87.6万名注册志愿者)。
二是项目化管理,促进提质升级。通过健全制度保障、优化激励机制、培育品牌项目等举措,推动志愿服务从阶段性活动向常态化服务转变,成功打造“火舞凉山·志愿满城”“幸福凉山·暖冬关爱”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彝往青深”布拖青春健康教育项目、“万名医护走基层”志愿者范从华入围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候选名单。
三是贴心化服务,激活发展动能。梳理社区治理、应急救援、医疗护理等服务项目,实施“专业服务+社会参与+基层联动”三联模式,有效服务“一老一小”、残疾人、困难群众等群体,培育出“海河嬢嬢”“妈妈禁毒队”“彝心彝意服务队”等品牌组织。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建立8100余名社工人才信息库,通过理论培训、业务实训和顶岗实习,2300余人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有效提升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