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滩区以“历史文脉守护工程”为抓手,创新构建宗教古建筑保护体系,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完成9处不可移动宗教建筑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一是构建“智慧普查+分级守护”新机制。跨部门联动摸排,组建由民宗局、文广旅局、宣传部、住建局、属地街道等5部门构成的宗教古建筑保护专班,配备古建筑测绘师、文物摄影师等专业力量5人,开展为期60天的“拉网式”普查,登记一般不可移动文物9处。依据不可移动文物评估标准,对3处明清建筑实施红色预警(紧急修缮)、4处民国建筑黄色预警(预防性保护)、2处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筑蓝色监测,建立跟踪电子台账。
二是创新“科学修复+活化共生”新模式。针对金桥寺大雄宝殿年久失修问题,采用碳纤维布加固与传统“偷梁换柱”工艺结合方案,完成12处朽木构件更换;创新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建立修缮过程影像档案。争取资金20余万元,完成3处古建筑白蚁防治工程,改造升级防雷设施5处,配备微型消防站3个。功能活化探索,在仙市金桥寺试点“宗教活动场所+文化驿站”模式,设置古建筑技艺展区、慈善文化角、文创互动交流区,开展禅茶体验、古建彩绘等活动28场次,参与群众超5000余人次。
三是打造“文化解码+立体传播”新矩阵。组织四川轻化工大学专家团队,系统解读藻井“天圆地方”构造中的周易哲学、斗拱彩绘蕴含的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编印宗教建筑里的中华文明密码宣传册500份。在自贡在线、沿滩统战等媒体平台开设专栏解读古建筑中的“孝善”“和合”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