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聚焦善治格局,筑牢规范化管理根基。落实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乡镇(街道)配备专职宗教工作干部21名、村(社区)配备宗教工作联络员315名,实现全县54处宗教活动场所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制定《乐至县宗教活动场所十项管理制度》共79条细化标准,确保管理有据可依;每季度举办宗教政策法规培训,加强宗教工作干部业务培训,推动5名民宗干部积极报考行政执法证。
二是聚焦安全管理,守牢规范化管理底线。建立一场所一档案,摸清人员底数、理清活动情况、盘清建筑产权,及时更新和掌握场所基本情况;根据场所档案,分类施策制定场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逃生流程图等,实现上墙率100%;强化排查整治,会同消防、文广旅、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4次,整改隐患26处,实现行业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民主管理组织“四道防线”全程监管,排查整治台账闭环落实。
三是聚焦文化挖掘,提升规范化管理内涵。立足场所文化,提炼54个场所文化故事,精编《乐至县宗教志》;融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八段锦、武术等宗教道义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实践活动3次,累计惠及400余人次;推动宗教中国化示范场所、“五好”场所建设,打造市、县级示范场所15处,并在场所内相应设置展厅、展板等宣传载体,唱响宗教中国化方向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