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至29日,重庆市民族宗教委组织带领市文化旅游委、县(区)民族宗教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一行,赴四川省阿坝州、德阳市开展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是落实《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川渝两地民族宗教工作协作联动合作框架协议》的具体行动和重要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经验交流,推动川渝两地民族村寨保护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实际行动为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民宗力量。
本次调研由重庆市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廖春红带队,成员涵盖重庆市文旅委及黔江、石柱、秀山、酉阳、彭水等5个民族自治区县的相关负责同志。在阿坝州,调研组走访了理县桃坪羌寨、黑水县羊茸哈德藏寨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考察了特色建筑保护与利用、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农文旅产业融合提升等重要举措。在德阳市,广汉市三星堆向调研组展示了旅游促“三交”的发展路径。这些案例为川渝地区民族村寨建设提供了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范本,展示了如何通过节庆活动、跨区域旅游线路设计,促进各族群众交流互动,将民族地区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生动实践。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省民族村寨旅游收入突破80亿元,直接带动10万余群众就业,充分印证了“文旅融合”对乡村振兴的拉动作用。
民族村寨作为承载民族文化、生态资源与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与发展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在调研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四川省通过政策协同、资源整合,在民族村寨发展中探索出“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产业振兴”的融合模式,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川渝两地正以“双城经济圈”为纽带,探索“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基层共建”的良性循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