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向鸿带队到汉源县调研指导民族类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工作。雅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李蓉,雅安市民宗局及汉源县相关领导参加调研。
调研组一行前往永利彝族乡古路村,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座谈等方式,详细了解古路村2021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项目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的建设投用、资金使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情况。
刘向鸿对汉源县在推进民族类资金项目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方面取得的成效予以肯定。他强调,民族类资金和项目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必须精准施策,确保实效。要严格项目论证标准,把好项目“方向关”。在项目前期谋划阶段切实加强可行性论证,深入研判项目规划、资源匹配等关键环节,确保项目基础扎实、方向明确、实施可靠,从源头上保障项目精准落地、高效推进。要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发展“成果关”。充分发挥民族类专项资金的整合与撬动作用,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有效激发地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要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贯穿建设“主体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项目建成后,更要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运营维护,真正实现“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保障项目持久稳定发挥效益。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凝聚奋进“合力关”。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类专项资金项目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良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