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绵阳市把探索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医就学就业的需求作为城市民族工作导向抓手,推进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发挥了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的作用,为进一步做好我省城市民族工作提供了好经验好做法,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工程内容。
一是提供就医服务,帮助少数民族群众病有所医。为2.6万余人次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了卫生防疫、传染病防治、儿童预防接种和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调帮助112名生病住院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办理异地医保结算服务,加大有关政策宣传,保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政策。
二是提供就学服务,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学有所教。依照有关政策,及时协调92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做到了应读尽读。协调41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绵阳市参加中考、高考。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生活习俗,指导城区8所学校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针对性服务。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课堂教育和民族团结主题教育,促进了各民族学生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
三是提供就业服务,保障少数民族群众业有所成。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属地化就业服务管理范围,2020年针对疫情期间就业困难的问题,免费为603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就业指导等服务,为435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职业(岗位)技能培训,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工作岗位1084个,实现就业1043人。引导服务37家少数民族流动商贩入市入店经营,实现了稳定收入,规范了市场秩序。加强劳动保障的宣传执法,全市未发生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劳动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