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政府信息公开
  • 政    策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其他文件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民生信息
    • 招考录用
    • 建议提案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关于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14020411号建议办理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 2024-05-15 来源:省民族宗教委 字号:[大 中 小]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关于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14020411号建议办理答复的函

 

黄志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挖掘和保护力度的建议》(第14020411号)收悉,经认真研究,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前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加强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民族地区文物遗址考古发掘和成果整理研究,皮洛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组织实施茂县直波碉楼、茶马古道-克枯栈道、乡城夯土碉楼等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物保护项目。文化和旅游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支持和推动我省民族地区非遗传承保护,建立嘉绒文化、河曲马黄河草原文化、康巴文化(甘孜)和白马文化等生态保护实验区。

二是繁荣民族地区文化艺术。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2023年在凉山州西昌市成功举办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惠及群众400余万人次。民族题材创演工作成效明显,推出了歌舞剧《火塘》《云上的呼唤》《长征长征》等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加强民族戏曲艺术扶持,积极争取文化和旅游部等部委支持,认定我省“四川傩戏”“德格藏戏”等5个濒危剧种。着力打造民族音乐国家级品牌,举办首届中国(四川)民族音乐周。

三是推进民族地区文旅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鼓励引导西南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区域内各地加大文化项目培育力度,建成了以九寨鲁能胜地度假区、孟获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项目。不断深化融合创新,成功举办2023年西南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系列活动,发布《2023西南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发展指南》。北川县、壤塘县入选首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坚持金融促进发展,先后在成都、雅安、绵阳等地召开金融服务文旅企业恳谈对接会,有效解决文旅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是抓好民族地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主体,在民族地区县以下基层开展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实施“三区”人才项目和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整合各级各类培训资源,组织开展乡村旅游带头人等文旅人才培训。依托东西部协作,与浙江省联合举办“春雨工程”对口援建文化人才线上培训班。支持甘孜片区、凉山片区和秦巴片区欠发达县域打造“红色旅游”人才支持等人才培养项目,共培育扶持531人。

五是充分发挥各类学校积极作用。在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研学实践课程中有机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在有关高校支持建设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24门;在7所高职院校开设民族传统文化相关专科专业点8个,支持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民族学院等高校设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药学等专业,支持建设四川省一流专业7门;支持高校开展科学研究、阐释和咨政育人,建设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创新平台10个;支持建设省级民族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和民族地区“信息技术+农业”大数据现代产业学院;组织西华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高校的艺术专业力量赴凉山州雷波县开展美育帮扶工作。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和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等重要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在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弘扬,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营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深入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进校园,加强中华优秀文化宣传教育,将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融入中小学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起来,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厚植家国情怀。

二是加大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力度。加强民族地区非遗保护传承,推动民族地区、长江和黄河流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特色文化形态挖掘研究和整体性保护,积极支持宜宾市、泸州市结合区域内民族文化,联合申报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支持和指导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打造提升《云上羌歌》《飞夺泸定桥》《火塘》等一批民族题材舞台艺术作品。组织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校专家力量对民族地区文化创作开展帮扶工作,帮助做好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文艺作品的打磨提升。

三是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人才培养。 推进民族地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文旅人才培训,打造人才培养项目。支持相关高校和科技院所充分发挥专业、学科、科研和人才优势,加强对民族文化人才的培养。

四是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优化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布局,推进彝族文化体验区、“三线”文化观光走廊、安宁河流域和金沙江沿岸农业文旅融合发展、大香格里拉和茶马古道两大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等建设和打造。积极支持川南地区苗族等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苗族扎染蜡染苗绣等民族工艺项目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族文化产业不断发展。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4年5月15日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 | 电话:028-62012004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建议提案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搜索


单位概况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民生信息
  • 招考录用
  • 建议提案

动态资讯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动态要闻
  • 公示公告

民族工作

  • 民族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宗教工作

  • 宗教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 政务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互动交流

  • 领导信箱
  • 访谈实录
  • 网上调查
  • 意见征集
  •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关于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14020411号建议办理答复的函

2024-05-15 11:48来源:省民族宗教委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关于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14020411号建议办理答复的函

 

黄志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挖掘和保护力度的建议》(第14020411号)收悉,经认真研究,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前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加强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民族地区文物遗址考古发掘和成果整理研究,皮洛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组织实施茂县直波碉楼、茶马古道-克枯栈道、乡城夯土碉楼等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物保护项目。文化和旅游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支持和推动我省民族地区非遗传承保护,建立嘉绒文化、河曲马黄河草原文化、康巴文化(甘孜)和白马文化等生态保护实验区。

二是繁荣民族地区文化艺术。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2023年在凉山州西昌市成功举办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惠及群众400余万人次。民族题材创演工作成效明显,推出了歌舞剧《火塘》《云上的呼唤》《长征长征》等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加强民族戏曲艺术扶持,积极争取文化和旅游部等部委支持,认定我省“四川傩戏”“德格藏戏”等5个濒危剧种。着力打造民族音乐国家级品牌,举办首届中国(四川)民族音乐周。

三是推进民族地区文旅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鼓励引导西南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区域内各地加大文化项目培育力度,建成了以九寨鲁能胜地度假区、孟获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项目。不断深化融合创新,成功举办2023年西南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系列活动,发布《2023西南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发展指南》。北川县、壤塘县入选首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坚持金融促进发展,先后在成都、雅安、绵阳等地召开金融服务文旅企业恳谈对接会,有效解决文旅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是抓好民族地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主体,在民族地区县以下基层开展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实施“三区”人才项目和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整合各级各类培训资源,组织开展乡村旅游带头人等文旅人才培训。依托东西部协作,与浙江省联合举办“春雨工程”对口援建文化人才线上培训班。支持甘孜片区、凉山片区和秦巴片区欠发达县域打造“红色旅游”人才支持等人才培养项目,共培育扶持531人。

五是充分发挥各类学校积极作用。在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研学实践课程中有机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在有关高校支持建设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24门;在7所高职院校开设民族传统文化相关专科专业点8个,支持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民族学院等高校设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药学等专业,支持建设四川省一流专业7门;支持高校开展科学研究、阐释和咨政育人,建设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创新平台10个;支持建设省级民族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和民族地区“信息技术+农业”大数据现代产业学院;组织西华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高校的艺术专业力量赴凉山州雷波县开展美育帮扶工作。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和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等重要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在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弘扬,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营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深入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进校园,加强中华优秀文化宣传教育,将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融入中小学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起来,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厚植家国情怀。

二是加大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力度。加强民族地区非遗保护传承,推动民族地区、长江和黄河流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特色文化形态挖掘研究和整体性保护,积极支持宜宾市、泸州市结合区域内民族文化,联合申报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支持和指导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打造提升《云上羌歌》《飞夺泸定桥》《火塘》等一批民族题材舞台艺术作品。组织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校专家力量对民族地区文化创作开展帮扶工作,帮助做好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文艺作品的打磨提升。

三是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人才培养。 推进民族地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文旅人才培训,打造人才培养项目。支持相关高校和科技院所充分发挥专业、学科、科研和人才优势,加强对民族文化人才的培养。

四是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优化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布局,推进彝族文化体验区、“三线”文化观光走廊、安宁河流域和金沙江沿岸农业文旅融合发展、大香格里拉和茶马古道两大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等建设和打造。积极支持川南地区苗族等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苗族扎染蜡染苗绣等民族工艺项目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族文化产业不断发展。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4年5月15日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
电话:028-62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