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政府信息公开
  • 政    策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其他文件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民生信息
    • 招考录用
    • 建议提案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960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 2020-08-19 来源:省民族宗教委 字号:[大 中 小]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文件

 

 

川民宗委函〔2020〕97号

(A类)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960号提案答复的函

 

 

石进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深度贫困地区移风易俗的建议》(第0960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民族地区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视和关心。你们通过认真的调研,反映了目前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情况,提出的建议十分中肯,并有可操作性。省委宣传部、教育厅、民政厅和我委对你们提出的提案高度重视,认真进行了研究,并对近年来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对照梳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决策部署,省级相关部门和凉山等市(州)坚持问题导向、正面引领、综合施策,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正面宣传教育和浸润式引导,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健全工作机制

省委宣传部先后制定印发了《四川省扶贫扶志工作方案(2018—2020)》《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工作方案》《精准扶志扶智决胜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在彝区藏区广泛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方案》,将移风易俗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并组织在攀枝花市、乐山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的彝区藏区广泛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省民族宗教委在指导各地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将扶贫扶志扶智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将移风易俗和精神文明建设纳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点;在民族团结进步新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方面,将精神文明建设、脱贫攻坚成效、移风易俗情况作为重要指标;在民族类项目资金安排时将精神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移风易俗作为重要因素项。教育厅着眼立德树人,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依托“一村一幼”计划,强化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充分发挥“小手牵大手”“学生带家长”的作用;会同省民族宗教委、财政厅大力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大小凉山教育扶贫提升工程”“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等重大项目,深度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将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民政厅印发《四川省<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各市(州)民政部门应积极引导婚俗改革,尊重多元婚俗礼仪,倡导适度从简的婚礼消费观,抵制封建低俗文化和铺张浪费现象”的内容;于2018年9月下发了《关于建立红白理事会的指导意见》,对村(社区)红白理事会的建立、人员的组成、责任的落实进行了有力指导,促进群众以自治方式“解决问题”。截至2019年底,全省建立红白理事会的村(社区)达到了45201个,占比为85.5%;联合11家省级部门(单位)建立四川省殡葬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殡葬工作的统一组织和领导,倡导绿色人文殡葬方式,推动殡葬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积极参与全国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在试点基础上积极提炼相关经验,进一步突进婚俗改革和移风易俗。

二、加强宣传引导

各地各部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抓手,着力在统筹激活资源、凝聚工作合力上狠下功夫,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抓具体抓载体上狠下功夫。

(一)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站、“村村响”、文艺演出等多种有效载体,大量投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和公益广告,向广大群众宣传移风易俗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组织创作富有乡土气息、讴歌农村时代变迁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文化下乡活动,提供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激发群众荣誉感和上进心,引导群众自觉移风易俗。

(二)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地区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为契机,持续深化农民道德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家规家训弘扬、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道德主流风尚。

(三)聚焦群众身边事,开展文明新风建设等主题活动。一是省级相关部门联合发出倡议,积极引导婚丧习俗改革,倡导和推广文明、简约、生态、绿色的婚丧新理念,引导群众摒弃陋习,自觉抵制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二是全省殡葬服务机构严禁焚烧冥币、燃放鞭炮,进一步遏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陈规陋习。三是针对贫困地区特别是彝区婚丧办理中天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问题,宣传推广彝汉双语版《移风易俗歌》,推动各地开展聘金礼金“双高”治理、出台遏制婚丧嫁娶铺张浪费之风的规定,推广峨边县以“政府引导+德古会盟+村民自治”模式约定礼金限额做法,推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四是倡导孝亲敬老,通过邻里互助、亲友相助、志愿服务等模式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推广孝善基金、老年生日会、老年食堂等做法,强化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弘扬传统美德。五是结合村规民约培育和自治组织建设行动,按照“务实管用、便于操作、群众公认、接上地气”等原则,推动凉山州7个未摘帽贫困县把秉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爱护环境卫生、持续禁毒防艾、禁止互相攀比等移风易俗要求纳入现行村规民约。

(四)加强教育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一是着眼智力帮扶和教育质量提升,深入推进“校对校”对口帮扶,加大支教教师选派力度,组织内地10市74县(市、区)1176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结对帮扶深度贫困45县(市)1299所中小学及幼儿园,仅2019年就选派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2600余人次、开展送培送教活动2000余场次、建立工作坊研修890余个、帮助培养学生900余名、援助物资资金1700余万元。二是着眼完善育人教材体系,省上组织编写了凉山州中小学生励志教育读本——《筑梦追梦圆梦——励志故事60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凉山的孩子从小树立理想、做好小事、管好小节、修好公德、学会勤俭、懂得自律;鼓励和支持各地各校结合实际编写符合本地区的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民族、教育、民政、宣传等省直部门将一如既往聚焦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认真采纳你们的建议意见,在《少数民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继续加强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接续推进全面小康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指导各地积极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同时紧抓按照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总要求,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自治的积极作用,动真碰硬开展监督,遏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陈规陋习,切实引导形成文明乡风,防止因婚因丧致贫返贫。

再次感谢你们对深度贫困地区移风易俗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省民族宗教委

2020年8月17日

 

联系人:李雪峰,18200302553

 

 

 

 

 

 

 

 

 

抄送:省政府督查室、省政协提案委

省民族宗教委办公室                    2020年8月17日印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 | 电话:028-62012004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建议提案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搜索


单位概况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民生信息
  • 招考录用
  • 建议提案

动态资讯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动态要闻
  • 公示公告

民族工作

  • 民族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宗教工作

  • 宗教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 政务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互动交流

  • 领导信箱
  • 访谈实录
  • 网上调查
  • 意见征集
  •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960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0-08-19 03:20来源:省民族宗教委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文件

 

 

川民宗委函〔2020〕97号

(A类)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960号提案答复的函

 

 

石进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深度贫困地区移风易俗的建议》(第0960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民族地区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视和关心。你们通过认真的调研,反映了目前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情况,提出的建议十分中肯,并有可操作性。省委宣传部、教育厅、民政厅和我委对你们提出的提案高度重视,认真进行了研究,并对近年来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对照梳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决策部署,省级相关部门和凉山等市(州)坚持问题导向、正面引领、综合施策,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正面宣传教育和浸润式引导,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健全工作机制

省委宣传部先后制定印发了《四川省扶贫扶志工作方案(2018—2020)》《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工作方案》《精准扶志扶智决胜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在彝区藏区广泛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方案》,将移风易俗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并组织在攀枝花市、乐山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的彝区藏区广泛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省民族宗教委在指导各地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将扶贫扶志扶智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将移风易俗和精神文明建设纳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点;在民族团结进步新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方面,将精神文明建设、脱贫攻坚成效、移风易俗情况作为重要指标;在民族类项目资金安排时将精神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移风易俗作为重要因素项。教育厅着眼立德树人,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依托“一村一幼”计划,强化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充分发挥“小手牵大手”“学生带家长”的作用;会同省民族宗教委、财政厅大力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大小凉山教育扶贫提升工程”“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等重大项目,深度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将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民政厅印发《四川省<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各市(州)民政部门应积极引导婚俗改革,尊重多元婚俗礼仪,倡导适度从简的婚礼消费观,抵制封建低俗文化和铺张浪费现象”的内容;于2018年9月下发了《关于建立红白理事会的指导意见》,对村(社区)红白理事会的建立、人员的组成、责任的落实进行了有力指导,促进群众以自治方式“解决问题”。截至2019年底,全省建立红白理事会的村(社区)达到了45201个,占比为85.5%;联合11家省级部门(单位)建立四川省殡葬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殡葬工作的统一组织和领导,倡导绿色人文殡葬方式,推动殡葬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积极参与全国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在试点基础上积极提炼相关经验,进一步突进婚俗改革和移风易俗。

二、加强宣传引导

各地各部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抓手,着力在统筹激活资源、凝聚工作合力上狠下功夫,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抓具体抓载体上狠下功夫。

(一)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站、“村村响”、文艺演出等多种有效载体,大量投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和公益广告,向广大群众宣传移风易俗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组织创作富有乡土气息、讴歌农村时代变迁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文化下乡活动,提供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激发群众荣誉感和上进心,引导群众自觉移风易俗。

(二)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地区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为契机,持续深化农民道德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家规家训弘扬、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道德主流风尚。

(三)聚焦群众身边事,开展文明新风建设等主题活动。一是省级相关部门联合发出倡议,积极引导婚丧习俗改革,倡导和推广文明、简约、生态、绿色的婚丧新理念,引导群众摒弃陋习,自觉抵制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二是全省殡葬服务机构严禁焚烧冥币、燃放鞭炮,进一步遏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陈规陋习。三是针对贫困地区特别是彝区婚丧办理中天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问题,宣传推广彝汉双语版《移风易俗歌》,推动各地开展聘金礼金“双高”治理、出台遏制婚丧嫁娶铺张浪费之风的规定,推广峨边县以“政府引导+德古会盟+村民自治”模式约定礼金限额做法,推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四是倡导孝亲敬老,通过邻里互助、亲友相助、志愿服务等模式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推广孝善基金、老年生日会、老年食堂等做法,强化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弘扬传统美德。五是结合村规民约培育和自治组织建设行动,按照“务实管用、便于操作、群众公认、接上地气”等原则,推动凉山州7个未摘帽贫困县把秉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爱护环境卫生、持续禁毒防艾、禁止互相攀比等移风易俗要求纳入现行村规民约。

(四)加强教育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一是着眼智力帮扶和教育质量提升,深入推进“校对校”对口帮扶,加大支教教师选派力度,组织内地10市74县(市、区)1176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结对帮扶深度贫困45县(市)1299所中小学及幼儿园,仅2019年就选派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2600余人次、开展送培送教活动2000余场次、建立工作坊研修890余个、帮助培养学生900余名、援助物资资金1700余万元。二是着眼完善育人教材体系,省上组织编写了凉山州中小学生励志教育读本——《筑梦追梦圆梦——励志故事60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凉山的孩子从小树立理想、做好小事、管好小节、修好公德、学会勤俭、懂得自律;鼓励和支持各地各校结合实际编写符合本地区的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民族、教育、民政、宣传等省直部门将一如既往聚焦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认真采纳你们的建议意见,在《少数民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继续加强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接续推进全面小康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指导各地积极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同时紧抓按照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总要求,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自治的积极作用,动真碰硬开展监督,遏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陈规陋习,切实引导形成文明乡风,防止因婚因丧致贫返贫。

再次感谢你们对深度贫困地区移风易俗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省民族宗教委

2020年8月17日

 

联系人:李雪峰,18200302553

 

 

 

 

 

 

 

 

 

抄送:省政府督查室、省政协提案委

省民族宗教委办公室                    2020年8月17日印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
电话:028-62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