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佛教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系统推进佛教中国化为主线,创新开展佛教文化传承与交流工作,讲好佛教中国化故事,塑造成都佛教良好形象。
一是深挖资源禀赋。设立对外交流委员会,成立成都巴蜀禅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依托文殊院、宝光寺、昭觉寺、大慈寺、石经寺等千年古刹,系统梳理法脉传承体系。用好书画、石窟造像、禅茶、素食等载体,创新讲述佛教故事。2024年,成都市佛教协会会长意寂法师以新都宝光寺佛教艺术为例,在世界佛教论坛“妙像与潮音——佛教艺术之美”分论坛作交流发言。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建立“每周一学”“每会一学”常态化学习机制,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系统学习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积极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物保护等专题培训,广泛开展互观互学、研讨交流活动,推进佛教界“双通”人才培养,助力宗教界“三支队伍”建设,夯实佛教文化交流人才队伍基础。
三是拓展国际交流。巩固中日韩佛教“黄金纽带”关系,积极与日本、韩国佛教界开展友好交流互访,2024年,文殊院、昭觉寺、大慈寺赴日本京都参加兰溪道隆禅师来日传法纪念研讨会,捐赠其家乡青石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化与南亚国家交流合作,多次组织代表人士赴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参访考察,与科伦坡佛教电视台、蓝毗尼管委会等开展佛教文化交流。
四是构建品牌矩阵。与南京、武汉、南昌等地佛协共建“同绘长江画卷 共守佛子初心”品牌,签署《“深入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互观互学备忘录》,孵化“推进中国化·点亮人间灯”联合讲经会、“讲三爱 学五史”主题教育培训、长江文物巡礼三大项目,聚焦巴蜀禅宗、圆悟克勤禅师、佛教中国化等主题连年举办国际研讨会,联合打造“初心百年 同愿同行”南京武汉成都南昌佛教界书画联展、“天府妙相 盛世同光”成德眉资石窟寺造像精品图片展等精品活动,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佛教文化交流传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