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通过深挖民族文化、打造文旅品牌、丰富康养业态等方式,多点发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规划引领与文化赋能,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紧紧抓住市委赋予米易“打造安宁河世界级阳光度假廊道关键节点”重大使命的机遇,谋划确立“打造‘1+2’文旅品牌、构建‘一城引领、两区支撑、七里联动’的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的总体思路,着力推动以金杯半山、傈僳梯田为核心的南部农文旅康融合片区和以湾丘温泉、颛顼龙洞为核心的北部世界级温泉度假区。建成新山傈僳族祖居圣地博物馆、米易县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研学基地等6大特色展馆,深入挖掘颛顼文化、傈僳文化等民族文化,做强“中国颛顼文化之乡”“傈僳族祖居圣地”文化IP。打造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麻陇彝族乡中心村2个四川民族村寨,申报省市级非遗项目40项,培育省级非遗传承人4名,创新开发民俗文创产品60余种,年均吸引文化体验游客超1008.36万人次。
突出项目带动与产业创新,拓展价值转化新路径。实施米易傈僳梯田4A级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等8个省市级重点文旅项目,打造串联5个乡镇23个村的“百里环线”农文旅融合示范带,启动A级旅游景区“微改造、精提升”工程。推动G227、S465米会高速等县际交通枢纽建设和提升工程,新改建县乡村旅游道路44.2公里。建成晃桥村民族手工艺共富工坊,打造普威彝族风情园、新山傈僳风情园等民族风情园5个。创新“非遗+演艺”“节庆+创作”模式,精心举办“中国年味·米易最浓”“多彩火把节·稻香微马赛”等特色文旅活动,创作《傈僳情韵》《梦回马鹿寨》等民族文艺精品10余部。依托民贸民品企业,开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迷昜紅”红糖,推出伊玛织绣等农文旅融合产品100余项。2025年1—7月全县接待游客69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2亿元。
深化业态融合与共建共享,绘就共同富裕新画卷。探索构建新山傈僳梯田等10余个集旅游、休闲、康养、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文化体验区,培育乡村旅游、非遗传习、民俗体验、康养运动等新业态。依托白马镇田坝村“民族团结拥共富”示范点位建设,探索发展特色康养民俗经济,建成以金杯半山为代表的精品度假区及撒莲“鲜花里”、新山“幸福里”等民宿集群,全县康养市场主体达476家。推出麻陇“妞妞桃采摘节”、新山“稻田摸鱼”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形成“文化引流—旅游消费—农业增值”全链条。推广“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等联动模式,示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500万元,带动就业万余人,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