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犍为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入交融,为共筑民族团结梦注入强大动力。
一是深挖文化资源,夯实共同体意识根基。依托祭孔大典、罗城麒麟灯以及岷江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开展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强化犍为文庙保护与利用,先后完成文庙安防消防工程、先儒塑像新造、广场改造提升等项目,常态化举行“开笔礼”“成人礼”“祭孔礼”等儒家传统体验活动,年均吸引300余名师生参与研学。创排李拔主题川剧——《榕荫记》,持续开展非遗进景区,形成犍为文庙“祭孔大典”、罗城古镇“品茗听戏”、清溪古镇“夜发清溪树下音乐会”等文旅IP。开展南门小学戏曲进校园、罗城中学麒麟灯进校园,形成“第二课堂”,千余名师生参与传统文化学习体验,增强群众文化自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是创新文旅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常态化开展“每月一主题,周周有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在罗城古镇常态化开展麒麟灯、川剧、武术表演等,在鹭岛广场举办非遗市集,开展非遗展演、特色美食、非遗体验等活动。在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非遗知识讲解、文化作品展示、传统活动体验等交流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和举办相关活动70余场(次),吸引参与的本地居民和游客达169.26万人次。
三是完善链接机制,推动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注重推动各民族共同参与、共享发展成果,通过整合各级资金,实施社区风貌改造、绿化亮化等工程,打造民族团结一条街、民族团结巷、民族文化墙等,为各族同胞创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增强各族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鼓励支持各族群众参与旅游经营,开设特色民宿、小吃店、手工艺品店等,促进在文旅产业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以关爱“一老一小”为抓手,在各村(社区)建立银龄驿站,提供义剪、义诊服务,开展重阳节活动、健康知识讲座、防诈骗宣讲等活动30余场次;成立复兴少年宫——留守儿童服务站,开设心理教育、感恩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特色课程40余期,对困境儿童开展“一对一”结亲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