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政治站位,强化措施保障。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建立健全项目管理责任机制,签订责任书,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责。二是坚持全速推进。定期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旬统计、月通报”,总结经验,推广典型,鞭策后进,加速推进。三是坚持整合投入。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和效益的同时,积极整合其他项目资金。四是坚持创新思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强化乡风文明建设等内容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坚持扩大示范。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制定以规模化的示范基地,形成了长效持续发展格局。
聚焦基层基础,聚力示范村建设。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环村及旅游产业路245.4公里、产业发展桥梁412延米、各类水利灌溉98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800余盏,促进农村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二是强化特色产业建设。建成以青稞、蔬菜为主的各类种植基地1.2万亩,以核桃、葡萄为主的各类林果基地2.1万亩,以重楼、川红花、波陵瓜为主的中藏药材生产基地1.08万亩,建设特色养殖示范户870 户,乡村旅游示范点12处,大力促进产业链向广度拓展和深度延伸,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强化村容村貌建设。实施“五改三建”工程共计300余户,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四是强化示范村阵地建设。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75处。建成了集活动、办公、会议、健身、宣传等于一体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场所,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
坚持结果导向,巩固示范村成果。一是政治效益凸显。示范村项目的实施,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二是经济效益凸显。项目建成后,扩大种养殖业、乡村旅游规模,村民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极大提升农牧民幸福生活指数。三是生态效益凸显。项目各类产业的发展,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地减轻水土流失。四是社会效益凸显。通过项目的实施,逐渐提高个人素质,进一步带动农牧民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