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个人中心

  • 首页
  • 单位概况
  • 动态资讯
  • 民族工作
  • 宗教工作
  • 政务服务
  • 政府信息公开
  • 互动交流
  • 数据发布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发展
雅安市汉源县永利彝族乡:浇灌高山峡谷间的民族团结“石榴籽”
2025-10-21   来源:汉源县民宗局

党建引领铸魂强基,构筑民族团结精神“高地”。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根”与“魂”,构建以党建责任为“顶梁柱”、队伍建设为“承重柱”、党群同心为“连心柱”的支撑体系。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同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以“民族团结共繁荣”为主题,开展党委书记上党课活动2次,参训党员达100余名;组织“篝火围学”7次,覆盖各村组群众300余人次,将党的理论政策、法律法规、民族团结精神等传达到一线。村组联动发力,以共商、共建、共识为准绳,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村组干部带头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育新风、树榜样,发扬文明新风尚,带动群众在移风易俗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进情感认同。依托民族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展演、群众文艺汇演等载体,常态化开展“同心共筑中国梦 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产业振兴村美民富,夯实民族团结发展“基础”。紧扣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发展经济、夯实基础、创新治理三条主线贯穿工作全过程,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邀请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专家教授开展蔬菜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科学管护能力。全乡轮种、间种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达5300余亩,种植花椒、核桃、脆红李、高山莲花白等经济作物达5400余亩,种植当归等中药材518亩,传统粮食生产与经济作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畜牧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全乡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大大提高。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完成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0余个,实施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5个,不断巩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创新整合“信访办+村委+德古”力量,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线。培养“双语调解员”2人,确保调解过程沟通顺畅,让当事人感受到充分理解与尊重。

文化交融互促共享,注入民族团结人文“活水”。立足民族地区特色,着力打好“示范引领、文化浸润、暖心服务”三张关键牌,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强劲动能。以古路村为龙头,成功创建省、市、县三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示范带动效应。全乡共建成文化活动室、文化院坝、农家书屋9个、党员教育基地1个。诞生于高山峡谷间的“阿咪子山歌合唱队”“索玛花志愿歌舞队”和“查尔瓦志愿宣讲队”,用歌声、舞蹈和接地气的双语宣讲,展现乡村振兴新气象。2024年3月,古路村“爆火”后,乡党委政府迅速反应,成立“石榴籽志愿服务队”,组织乡村组干部和热心群众为游客提供咨询引导、秩序维护、应急救助等暖心服务,凝聚团结真情。目前,累计服务游客已超过50万人次,以志愿服务的“微力量”使各民族人心相聚、精神相依,成为推动永利彝族乡团结、好客形象建设的主力军。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电话:028-62012004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搜索


单位概况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民生信息
  • 招考录用
  • 建议提案

动态资讯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动态要闻
  • 公示公告

民族工作

  • 民族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宗教工作

  • 宗教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 政务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互动交流

  • 领导信箱
  • 访谈实录
  • 网上调查
  • 意见征集
  •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雅安市汉源县永利彝族乡:浇灌高山峡谷间的民族团结“石榴籽”

2025-10-21 16:44来源:汉源县民宗局

党建引领铸魂强基,构筑民族团结精神“高地”。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根”与“魂”,构建以党建责任为“顶梁柱”、队伍建设为“承重柱”、党群同心为“连心柱”的支撑体系。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同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以“民族团结共繁荣”为主题,开展党委书记上党课活动2次,参训党员达100余名;组织“篝火围学”7次,覆盖各村组群众300余人次,将党的理论政策、法律法规、民族团结精神等传达到一线。村组联动发力,以共商、共建、共识为准绳,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村组干部带头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育新风、树榜样,发扬文明新风尚,带动群众在移风易俗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进情感认同。依托民族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展演、群众文艺汇演等载体,常态化开展“同心共筑中国梦 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产业振兴村美民富,夯实民族团结发展“基础”。紧扣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发展经济、夯实基础、创新治理三条主线贯穿工作全过程,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邀请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专家教授开展蔬菜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科学管护能力。全乡轮种、间种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达5300余亩,种植花椒、核桃、脆红李、高山莲花白等经济作物达5400余亩,种植当归等中药材518亩,传统粮食生产与经济作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畜牧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全乡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大大提高。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完成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0余个,实施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5个,不断巩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创新整合“信访办+村委+德古”力量,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线。培养“双语调解员”2人,确保调解过程沟通顺畅,让当事人感受到充分理解与尊重。

文化交融互促共享,注入民族团结人文“活水”。立足民族地区特色,着力打好“示范引领、文化浸润、暖心服务”三张关键牌,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强劲动能。以古路村为龙头,成功创建省、市、县三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示范带动效应。全乡共建成文化活动室、文化院坝、农家书屋9个、党员教育基地1个。诞生于高山峡谷间的“阿咪子山歌合唱队”“索玛花志愿歌舞队”和“查尔瓦志愿宣讲队”,用歌声、舞蹈和接地气的双语宣讲,展现乡村振兴新气象。2024年3月,古路村“爆火”后,乡党委政府迅速反应,成立“石榴籽志愿服务队”,组织乡村组干部和热心群众为游客提供咨询引导、秩序维护、应急救助等暖心服务,凝聚团结真情。目前,累计服务游客已超过50万人次,以志愿服务的“微力量”使各民族人心相聚、精神相依,成为推动永利彝族乡团结、好客形象建设的主力军。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
电话:028-62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