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峨边教育系统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突出科教人才先行,努力克服教育基础薄弱、优质生源外流、师资不均衡等困难,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向上向好态势。
(1)深化“组团式”帮扶。成立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协调小组,将组织、编制、发改、财政、人社、教育、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纳为成员单位,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利用乐山一中帮扶资源,建立“一校两区”管理模式,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常态化应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坚持育优生,开设初中“强基班”,组建高中“宏志班”,实施精准培养。坚持做特色,根据学生特长组建“音乐班”“美术班”“体育班”“彝语文班”,推动教学教研更加丰富,拓宽升学渠道。2023年本科硬上线31人,比2022年增加21人、增长210%,本科加分上线34人,比2022年增加24人、增长240%。
(2)合作办学实现突破。抢抓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机遇,引进海亮教育“合作办学”,整体托管民族中学和沙坪小学。海亮教育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优质的教育资源,选派优秀管理团队进驻两所学校,助力合作校管理机制、师资能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2023年民族中学实现高中录取“大增长”、优生排位“大提升”和入口成绩“大进步”,高中录取152人、净增长28人。在全市2.8万余名学生中,2名学生中考成绩进入前100名,创近5年最好成绩。沙坪小学三、四、五年级成绩与县第一梯队成绩对比,分别有进步,六年级A等级人数涨幅150%、B等级人数涨幅62.5%。
(3)探索教育综合改革。组建教育集团,试点推动毛坪中学集团化办学,优化布局调整,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教育集团内扁平化管理。建立“储备教师”制度,加大教育人才招聘,规范教育系统编外人员管理。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强教师统筹管理,合理配置师资,促进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建立教育顾问团工作制度,加强教育政策研究,完善教育决策机制。分层制定幼儿园到高中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突出质量引领作用。分层建立标准工作量,坚持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建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奖惩机制,释放教育发展新动能。
(4)“一校一品”提质减负。常态开展“六认真”巡导,强化课题研究,开展技能大赛,推进五育并举举办第二届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分类评选课堂教学能手10人,加快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稳步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实现“5+2”课后服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需求,立足学校特色和教师特长,探索多元化课后服务课程设置,目前应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覆盖率达100%,课后服务时间达标率100%。成功举办首届中小学合唱节,9支队伍晋级到第三届西部国际童声合唱节川南赛区半决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走深走实。
(5)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扎实开展为期3个月的教育系统作风大整顿,全覆盖开展谈心谈话,深入查摆整治教育系统突出问题。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搭建教学技能大赛等“赛马场”,6名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加大“四季引才”力度,考核招聘全日制研究生5人、本科生30人,教师队伍年龄、学历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创新建立储备教师制度,启动50名储备教师招聘工作。推动法治校长全覆盖,校园非正常死亡案件实现逐年下降,有力确保学校及周边地区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