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个人中心

  • 首页
  • 单位概况
  • 动态资讯
  • 民族工作
  • 宗教工作
  • 政务服务
  • 政府信息公开
  • 互动交流
  • 数据发布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团结
攀枝花市创新“五维互嵌”工作体系 构建共富共美互嵌式社会环境
2025-06-23   来源:攀枝花市民宗委

 攀枝花市创新实施“五维互嵌”工作体系,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全方位嵌入,有效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推动空间互嵌,优化布局促交融。主动与毗邻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六市(州)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联席协作机制,与新疆、青海部分市(州)签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跨区域联创共建联盟协议,创新建立川西民族团结进步联盟、四川省基层统战工作川西片区联盟、13省(区、市)23市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跨区域联盟等平台,构建起“信息互通、服务互补、管理互动、责任共担”的跨区域联动协作机制。

 推动文化互嵌,共筑家园聚同心。以文化嵌入、活动聚力、创新传承为抓手,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挖掘整理宣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编纂《攀枝花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攀枝花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集》,多渠道、全方位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文艺作品,电视剧《火红年华》入选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京剧《浩然成昆》、话剧《金沙江上那座城》获省巴蜀文艺奖,话剧《雅砻江水天上来》入选四川艺术节展演名录,推出《金沙彝笛》《傈僳情韵》《驻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推动经济互嵌,携手发展促共富。印发《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支持高山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补齐高山民族地区发展短板,以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不断缩小“三大差距”,探索形成高山民族地区与二半山区、河谷地区协调发展路径。通过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振兴、机制创新带动致富增收、功能建设强化公共服务“三步走”工作法,形成集体经济示范改革、科技赋能特色产业、农文旅融合村寨、生态修复低碳村庄等系列“共富村寨”实践模式并获全国推广。

 推动社会互嵌,和谐稳定固根基。着力打造“花城一家亲”城市民族工作品牌,充分发挥各类平台作用,为各民族交流搭建桥梁,通过建立“区域联动”、开设“微窗口”、搭建“微平台”,积极创新全域化城市民族工作服务管理机制,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各族人民心靠得更紧、情变得更浓,让各族群众在攀枝花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过得好。出台《攀枝花市“五位一体”生育友好集成改革的十二条措施》等政策措施,在全国率先发放育儿补贴金,配套出台孕、娩、养、育、住“五位一体”生育支持政策,常住人口连续4年实现正增长。

 推动心理互嵌,情感交融聚共识。实施“石榴籽”工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家庭教育和青少年成长全过程,通过基层党校、文化长廊和“小手拉大手”等活动深化民族团结。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创新心灵交融服务,构建“三个全覆盖”养老模式,开展老党员家风讲座、专业心理咨询和“敲门行动”,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电话:028-62012004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搜索


单位概况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民生信息
  • 招考录用
  • 建议提案

动态资讯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动态要闻
  • 公示公告

民族工作

  • 民族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宗教工作

  • 宗教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 政务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互动交流

  • 领导信箱
  • 访谈实录
  • 网上调查
  • 意见征集
  •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攀枝花市创新“五维互嵌”工作体系 构建共富共美互嵌式社会环境

2025-06-23 17:22来源:攀枝花市民宗委

 攀枝花市创新实施“五维互嵌”工作体系,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全方位嵌入,有效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推动空间互嵌,优化布局促交融。主动与毗邻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六市(州)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联席协作机制,与新疆、青海部分市(州)签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跨区域联创共建联盟协议,创新建立川西民族团结进步联盟、四川省基层统战工作川西片区联盟、13省(区、市)23市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跨区域联盟等平台,构建起“信息互通、服务互补、管理互动、责任共担”的跨区域联动协作机制。

 推动文化互嵌,共筑家园聚同心。以文化嵌入、活动聚力、创新传承为抓手,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挖掘整理宣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编纂《攀枝花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攀枝花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集》,多渠道、全方位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文艺作品,电视剧《火红年华》入选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京剧《浩然成昆》、话剧《金沙江上那座城》获省巴蜀文艺奖,话剧《雅砻江水天上来》入选四川艺术节展演名录,推出《金沙彝笛》《傈僳情韵》《驻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推动经济互嵌,携手发展促共富。印发《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支持高山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补齐高山民族地区发展短板,以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不断缩小“三大差距”,探索形成高山民族地区与二半山区、河谷地区协调发展路径。通过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振兴、机制创新带动致富增收、功能建设强化公共服务“三步走”工作法,形成集体经济示范改革、科技赋能特色产业、农文旅融合村寨、生态修复低碳村庄等系列“共富村寨”实践模式并获全国推广。

 推动社会互嵌,和谐稳定固根基。着力打造“花城一家亲”城市民族工作品牌,充分发挥各类平台作用,为各民族交流搭建桥梁,通过建立“区域联动”、开设“微窗口”、搭建“微平台”,积极创新全域化城市民族工作服务管理机制,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各族人民心靠得更紧、情变得更浓,让各族群众在攀枝花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过得好。出台《攀枝花市“五位一体”生育友好集成改革的十二条措施》等政策措施,在全国率先发放育儿补贴金,配套出台孕、娩、养、育、住“五位一体”生育支持政策,常住人口连续4年实现正增长。

 推动心理互嵌,情感交融聚共识。实施“石榴籽”工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家庭教育和青少年成长全过程,通过基层党校、文化长廊和“小手拉大手”等活动深化民族团结。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创新心灵交融服务,构建“三个全覆盖”养老模式,开展老党员家风讲座、专业心理咨询和“敲门行动”,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
电话:028-62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