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红色资源,打造教育阵地。深入挖掘全市红色文化资源,赋予红色教育阵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近年来先后建成赵一曼纪念馆、硕勋纪念馆、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阵地。系统打造“一曼精神”“长征记忆”“抗战文脉”三条主题研学路线,串联10余个现场教学点,构建起全市教育网络。全市各教育基地年均接待各族群众、青少年超500万人次,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平台。
创新教育形式,增强育人实效。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推出“情境+科技+艺术”多维教育模式,让革命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可感可触”。兴文县红军岩遗址开展“重走长征路”沉浸式体验,组织各族群众参与筹粮、救护等情景模拟;李庄抗战博物馆运用VR技术复原李庄文化抗战场景,展现各族学者守护中华文脉的责任担当;赵一曼纪念馆入选教育部等8部委设立的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出版发行的《“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纪念馆展陈图册》入选四川省首批文博研学基地及优秀文博研学课程。
深入基层宣教,凝聚奋进力量。坚持深入基层、深入民族地区,开展红色革命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宣传、教育部门持续打造“宜宾娃娃 爱国爱家”爱国主义学习教育品牌,在2025年春期“开学第一课”中,民族地区近10万师生接受爱国主义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市博物院将《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宜宾故事——宜宾市历史文化遗产流动展览》先后送进兴文石海广场、兴文共乐镇、屏山县锦屏镇展出。红色革命和“铸牢”教育相互融合,有形有感有效地在民族地区推进,为各民族同心奋进凝聚起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