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浙江省舟山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贯穿于两地东西部协作各项工作之中。
一是搭建平台,定期互动。签订舟山市达州市东西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和乡村振兴等合作协议,推动定海区、宣汉县发改、农业、人社部门和工商联在项目资金安排、结对关系衔接、东部企业招引和社会力量动员等方面共同谋篇布局。近年来,舟山市定海区、达州市宣汉县先后完成10余名党政干部和1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互派挂职。
二是精准对接,巩固成果。开展劳务协作提升行动,定海、宣汉两地联合举办劳务协作培训56期,相关做法入选中国关工委“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品牌建设典型案例。推动宁波舟山港与宣汉普光气田优势互补,打造“大山里的海员、港口石化能手”专技劳务品牌,吸引500余名各族中职学生、待业青年前往舟山培训就业。开展消费帮扶增收行动,建立“定海销售仓+宣汉县生产仓+农户”方式,形成产值6.84亿元的“蜀宣花牛+优质牧草”种养循环产业,带动特色农产品“出山进城”。开展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深化“浙江资本与四川资源”合作,促成“达·舟号”产业人才科技合作项目20个,浙江正凯集团投资230亿元建设宣汉化工产业项目,带动各族群众家门口就业。
三是交流互助,增进团结。打造“文旅+民族团结”样板,两地先后投入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民族项目资金1500万元,建设君塘镇君坝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田园综合体。举办“山海相约·舟游达州”活动,全市13个3A级以上景区对舟山居民免费开放。打造“基层治理+民族文化展示”样板,借鉴定海区白泉镇金山村、马岙镇马岙村乡村治理做法,将民族团结进步纳入村规民约,推广土家族“巴食”系列传统手工艺美食,持续擦亮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品牌。打造“心手相牵+团结互动”样板。两地创新实施“我们的巴山娃儿·蒲公英计划”政策保障13条,为1700名达州籍在舟山务工人员及其留守、随迁子女提供良好学习生活条件。引导定海区与宣汉县土家族乡小学结对子,推广线上“喊话”互动、学生认领微心愿、优秀教师空中课堂等模式,促进青少年交流互动,共叙千里民族团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