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攀枝花市西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完善文化阵地、丰富文化供给、推动文旅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活化非遗传承,夯实民族团结根基。打造“榴杨文韵”非遗微展厅,集中展演民间传统石刻玉雕、傈僳族音乐、傈僳族高腔等非遗项目,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共赏。开设“非遗通识课”,传授调制颜料、蛋壳镶嵌等传统技法,吸引各族群众参与非遗传承。今年以来,已开展非遗展演、文化交流等活动50余场,惠及各族群众3万余人次。
深化人文康养,共享文化惠民成果。创新推出“康养+文化”融合服务,开设太极养生、民族舞蹈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6个,增进各族群众文化认同。利用街角空地建设“口袋文化驿站”,配备自助图书借阅机、数字互动屏等设施,实现文化服务“零距离触达”。今年以来,已举办公益艺体培训班6个,覆盖各族群众1000余人次。
推动文旅融合,构建共融发展场景。构建“IP孵化—场景体验—产业联动”文旅生态链,设计“矿工日记”情景模拟、编钟音乐工坊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定期举办彝族篝火夜宴、苗族芦笙舞展演等民族特色活动,打造“日游山水+夜享民俗”复合型文旅场景,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体验中增进情感联结。今年以来,已吸引沉浸式体验和研学旅游人员11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