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个人中心

  • 首页
  • 单位概况
  • 动态资讯
  • 民族工作
  • 宗教工作
  • 政务服务
  • 政府信息公开
  • 互动交流
  • 数据发布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工程
德阳市:结对赋能 文化浸润 教育亮出民族工作“金钥匙”
2025-07-01   来源:德阳市民宗局

 德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地区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一是结对帮扶精准施策,构建教育协同发展新格局。健全“市县校”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组织市内优质学校与阿坝州、凉山州学校结对帮扶242个,围绕学校管理、师资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提供系统支持。近年来,累计选派340余人次优秀教师赴阿坝州、凉山州支教,接收受扶地160余名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德阳优质学校跟岗学习,形成“双向奔赴”的人才帮扶机制。同时,依托本地名师资源构建“线上+线下”培训网络,开展送教送培500余场次,覆盖教师1900余人次。

 二是“铸牢”教育强化引领,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全覆盖。联合教育部门制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依托国旗下展演、主题班会等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活动330余场次。坚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德阳教育大讲堂”“开学第一课”等活动,邀请“劳模工匠”“五老”进校园,引导师生增强“五个认同”。在课程建设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纳入课堂,打造“分段进阶特色课程”,小学高年级、初中各学段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12课时,并将羌歌、年画、三星堆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让民族文化在课堂中活起来。坚持将推普作为民族工作基础工程,在10余个社区开设“石榴籽”夜校,免费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50余期,参与20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间语言、文字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三是代培助学情系民生,搭建民族地区学生成长直通车。大力实施学生异地代培计划,接纳民族地区学生在德阳跟班就读,建立代培学生跟踪管理机制,优化学习与生活服务保障。近年来,共帮助442名民族地区学生完成初中及高中阶段学习,高中毕业生全部考入大学。同时,组织市直属学校东汽八一中学在阿坝县中学开设艺术培训班,2024年高考实现艺体本科“双上线”4人,为受扶地实现艺体高考本科零的突破。扎实推进“9+3”免费教育计划,累计培养学生17971人,全市新生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均居全省首位,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9+3”高职单招考试升学率93%以上。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电话:028-62012004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搜索


单位概况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民生信息
  • 招考录用
  • 建议提案

动态资讯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动态要闻
  • 公示公告

民族工作

  • 民族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宗教工作

  • 宗教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 政务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互动交流

  • 领导信箱
  • 访谈实录
  • 网上调查
  • 意见征集
  •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德阳市:结对赋能 文化浸润 教育亮出民族工作“金钥匙”

2025-07-01 17:19来源:德阳市民宗局

 德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地区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一是结对帮扶精准施策,构建教育协同发展新格局。健全“市县校”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组织市内优质学校与阿坝州、凉山州学校结对帮扶242个,围绕学校管理、师资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提供系统支持。近年来,累计选派340余人次优秀教师赴阿坝州、凉山州支教,接收受扶地160余名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德阳优质学校跟岗学习,形成“双向奔赴”的人才帮扶机制。同时,依托本地名师资源构建“线上+线下”培训网络,开展送教送培500余场次,覆盖教师1900余人次。

 二是“铸牢”教育强化引领,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全覆盖。联合教育部门制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依托国旗下展演、主题班会等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活动330余场次。坚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德阳教育大讲堂”“开学第一课”等活动,邀请“劳模工匠”“五老”进校园,引导师生增强“五个认同”。在课程建设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纳入课堂,打造“分段进阶特色课程”,小学高年级、初中各学段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12课时,并将羌歌、年画、三星堆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让民族文化在课堂中活起来。坚持将推普作为民族工作基础工程,在10余个社区开设“石榴籽”夜校,免费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50余期,参与20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间语言、文字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三是代培助学情系民生,搭建民族地区学生成长直通车。大力实施学生异地代培计划,接纳民族地区学生在德阳跟班就读,建立代培学生跟踪管理机制,优化学习与生活服务保障。近年来,共帮助442名民族地区学生完成初中及高中阶段学习,高中毕业生全部考入大学。同时,组织市直属学校东汽八一中学在阿坝县中学开设艺术培训班,2024年高考实现艺体本科“双上线”4人,为受扶地实现艺体高考本科零的突破。扎实推进“9+3”免费教育计划,累计培养学生17971人,全市新生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均居全省首位,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9+3”高职单招考试升学率93%以上。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
电话:028-62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