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多维体系,为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坚实教育支撑。
深化思政教育引领,夯实共同体意识思想根基。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确保核心内容“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试卷、进头脑”。通过系统教学,引导青少年深刻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厚植家国情怀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依托主题活动载体,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为核心,组织开展“九个一”系列主题活动,组织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班会,通过互动讨论强化思想共识;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板报评比,以视觉化形式传播团结理念;举办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演讲,激发师生情感共鸣;开展民族团结故事分享会,以真实案例传递团结力量。通过多元活动形式,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师生参与度,推动民族团结理念入脑入心。
强化引导教育,推动民族融合与发展。深入推进“9+3”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周末话教育,助力9+3”等品牌活动,将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关键举措,通过语言互通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认同。建立健全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长效机制,通过跨班级、跨学校联谊活动、志愿服务等实践形式,促进不同民族师生在日常互动中增进理解、凝聚共识,为全市民族宗教工作和谐稳定发展提供教育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