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个人中心

  • 首页
  • 单位概况
  • 动态资讯
  • 民族工作
  • 宗教工作
  • 政务服务
  • 政府信息公开
  • 互动交流
  • 数据发布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工程
乐山市“五举措”同心共造民族团结呈现新景象
2025-06-25   来源:乐山市民宗委

近年来,乐山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共画民族团结“同心圆”。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小凉山”彝区全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首次推荐市纪委监委机关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到党中央、国务院接受表彰。目前,全市共有民族团结进步20个模范集体、25名模范个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省政府表彰奖励,43个单位被命名为全省示范单位。市委、市政府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集体和个人表扬通报,其中市民族宗教委荣获“集体二等功”

 共铸和睦相亲“共同体”。深化“践行十爱·德耀嘉州”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厚植家国情怀。打造大型民族史诗舞台剧《甘嫫阿妞》及小凉山火把节、选美大赛等民族非遗文创品牌12个,成功申报“中国小凉山彝族民间文化活态传习基地”,获评“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彝绣)”称号,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共育乡村振兴“幸福果”。出台实施《“小凉山”彝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3条重点措施》,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家、农民专合组织644个,实现畜牧产业年总产值100亿元以上。深化东西部协作“蓝鹰工程”、省内对口帮扶,推动民族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年收入超100亿元。精心举办“火把节”“花山节”“甘嫫阿妞”选美大赛等活动,开发黑竹沟、金口河大峡谷、云上福来等生态旅游,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1个,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年收入超过52亿元。

 共推民族团结“共同语”。2014年起,在全省民族地区率先实施“一村一幼”建设计划,2019年起相继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学前学会普通话2.0”计划,3.8 万名幼儿、2.3 万个彝区家庭实现“听懂、会说、敢说、会用”的历史性转变,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文明习惯等大幅提升。“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被写入《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2024年6月,成功承办四川省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互观互学活动。

 共培民族进步“向心力”。升级改造56个“社区服务工作站”,为各族群众办理事务和反映诉求提供“一站式”“一条龙”“一体化”服务。打造“普法阿依”“鸽鸽讲堂”等法治宣教品牌,建立“彝汉双语”普法制度,强化群众法治观念。构建“政府主导+德古会盟+村民自治”多元治理模式,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出台移风易俗条例。推广“红白理事会”“德古调解”“积分超市”等治理方式,民族地区基层矛盾纠纷自调自消率达97%以上,推动各族群众社风民风向善向好。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电话:028-62012004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搜索


单位概况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民生信息
  • 招考录用
  • 建议提案

动态资讯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动态要闻
  • 公示公告

民族工作

  • 民族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宗教工作

  • 宗教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 政务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互动交流

  • 领导信箱
  • 访谈实录
  • 网上调查
  • 意见征集
  •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乐山市“五举措”同心共造民族团结呈现新景象

2025-06-25 18:13来源:乐山市民宗委

近年来,乐山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共画民族团结“同心圆”。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小凉山”彝区全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首次推荐市纪委监委机关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到党中央、国务院接受表彰。目前,全市共有民族团结进步20个模范集体、25名模范个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省政府表彰奖励,43个单位被命名为全省示范单位。市委、市政府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集体和个人表扬通报,其中市民族宗教委荣获“集体二等功”

 共铸和睦相亲“共同体”。深化“践行十爱·德耀嘉州”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厚植家国情怀。打造大型民族史诗舞台剧《甘嫫阿妞》及小凉山火把节、选美大赛等民族非遗文创品牌12个,成功申报“中国小凉山彝族民间文化活态传习基地”,获评“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彝绣)”称号,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共育乡村振兴“幸福果”。出台实施《“小凉山”彝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3条重点措施》,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家、农民专合组织644个,实现畜牧产业年总产值100亿元以上。深化东西部协作“蓝鹰工程”、省内对口帮扶,推动民族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年收入超100亿元。精心举办“火把节”“花山节”“甘嫫阿妞”选美大赛等活动,开发黑竹沟、金口河大峡谷、云上福来等生态旅游,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1个,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年收入超过52亿元。

 共推民族团结“共同语”。2014年起,在全省民族地区率先实施“一村一幼”建设计划,2019年起相继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学前学会普通话2.0”计划,3.8 万名幼儿、2.3 万个彝区家庭实现“听懂、会说、敢说、会用”的历史性转变,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文明习惯等大幅提升。“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被写入《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2024年6月,成功承办四川省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互观互学活动。

 共培民族进步“向心力”。升级改造56个“社区服务工作站”,为各族群众办理事务和反映诉求提供“一站式”“一条龙”“一体化”服务。打造“普法阿依”“鸽鸽讲堂”等法治宣教品牌,建立“彝汉双语”普法制度,强化群众法治观念。构建“政府主导+德古会盟+村民自治”多元治理模式,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出台移风易俗条例。推广“红白理事会”“德古调解”“积分超市”等治理方式,民族地区基层矛盾纠纷自调自消率达97%以上,推动各族群众社风民风向善向好。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
电话:028-62012004